“渔翁”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形象,文人写作的渔翁不反映渔翁生活的现实,而是诗人自身志趣的客体化,体现了诗人憧憬的理想人格。 古诗中有各种各样的“渔翁”,柳宗元“江雪”咏叹隐居山水的渔翁,寄托自己孤高的感情的张志和“渔歌子”以渔翁的形象表现出悠闲的生活乐趣。
渔歌子
张志和
白鹭飞到西塞山前
桃花流水鲫的肥育。
青箸笠,绿蓑衣
斜风小雨可以不回去。
注
鲫鱼:俗称鲫鱼,又称桂鱼。
箭笠:竹叶或竹篮编织的笠。
蓑衣:棕麻草编的雨衣。
西塞山前白鹭自由飞翔,桃花盛开,春水上涨,水中鲫鱼肥胖。 渔翁戴着蓝笠,身披绿蓑衣,在微风小雨中钓鱼,不必回家。
全词描绘和谐钓鱼画面,色彩鲜明。 通过赞美自然风景和渔夫的钓鱼,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憧憬。
“西塞山前白鹭飞翔,桃花流水鲫肥育”西塞山前白鹭自由飞翔,桃花盛开,河水猛涨,鲫鱼肥育。 写钓鱼的地方和季节。 这两个句子出现了山、水、鸟、花、鱼,描绘了钓鱼的优美环境,为人物的登场做了铺垫。
“青箸笠,绿蓑衣,斜风小雨不回来”渔父戴着青箸笠,穿着绿蓑衣,在斜风小雨中钓鱼,忘了高兴回去。 渔夫钓鱼。 景美鱼胖人喝醉了,当然没必要回去,不忍回去。
这句话感人,白鹭、流水、斜风、小雨的动态充足,钓鱼的渔夫安静地戴着,更加悠然,语言中有画,语言中有情,真的是永远流传下去,脍炙人口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