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短的精锐”这个词,所以相信短的会爆发出比平时更大的能量。
所以这几年比起电视剧我更喜欢看电影。 比起读小说我更喜欢读诗。
从2011年开始,我自己也写了诗这样的文章,但因为不像别人那样读诗书,所以没有文学修养,自己写的不能说是诗,只是写文章。
之后,杂志社和某诗刊的人带来了契约书,终于有了信心,但还是不能说是“诗”。 现在到了2019年,情况依然如此。
2015年左右,我在网上研读诗歌,偶然看到了一本名为《断句》的诗集,或是我最喜欢的诗人北岛推荐的,马上就买了一本。
拿到后,我迫不及待地翻了一页,用了半个小时就把整本书读完了。 那是因为太短了。 一首诗至多四行,多为一至三行。
看着封面上写的,这本书花了作者七年的时间。 所以,我再次仔细阅读,发现了这篇短文,很吃惊。
蒋一谈《断句》摘录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于是我找到了这本书的作者蒋一谈先生,加入微信闲谈。
从那以后,我写文章也越来越短,尽量向“断句”的方向靠拢。
因为我认为“断句”这个词可能适合像我这样不愿意写“诗”的人。
但是,的确,切片也是诗。 而且我个人认为比日本的俳句和银发川柳还要高级几分。
关于断句,其概念提出者蒋一这样说道
“断句,割舍自己,不给自己留情。 当然,我们在自己不留情面的时候,也需要经典的诗意休息,所以必须留下经典的境界。 古典和现代既有联系,也有破坏。 ’他说
曾经西方哲人说,每个人其实都是诗人。 我认为短语的出现使这句话成为可能。
即使你不会写诗,也像短句一样短而有趣,生活性很深的诗的种类,因为相信谁都不会拒绝。
而且它能帮助我们发现生活的诗情,恢复诗意。 它必须比诗本身更现实。
虽然是0,但是写出好的短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生活中,我们容易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但是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很难。
人们习惯用长篇大论来解释一个道理,断句要用很少的字来完成。 这不仅体现了个人文字的基础,还体现了汉字组合时的妙趣。
最近几年来,我最深刻的是,虽然写作兴趣爱好可能很难,但是在咀嚼着写出深刻的意思的同时,也很难想到诗的古典之美和节奏之美。
但这并不阻碍大家写下自己的短语。 因为生活中的见闻、联想、一次晕厥、一次闪烁的画面,都可以写一句。
例如,我早上坐地铁去上班的这句话,除了一瞬间的事情和休息性的理性思考之外,还有一句话。 此外,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意思。
举个失败的例子,例外地说说理由吧。
首先,从地铁疾驰的轰鸣中联想到火箭的天声。
并且,为了生活化,加入了地铁八号线和通勤这样更平淡的语言。
然后,为了兴趣把地铁比作火箭,把自己比作宇航员。
然后,传达了几个意思。 1 .地球很无聊,我会变成天。 2 .受到现实压迫,只能工作。 下层的人们也一样伟大。 4 .随便猜一下。
最后,由于节奏的缘故,仄开始平收。 当然,没有经典之美。
最后推荐两本书。 第一本书是前面提到的蒋一先生的“断句”(我不能进货,我感兴趣的自己去买)。
第二册,蒋一谈主编的《切海文集》(由包括他在内的50位诗人创作)。
海切片集
《海切片集》中的一些突出显示:
1 .名人云集
《海切片集》收录了蒋一谈、西川、于坚、臧棣、捕鱼、树才、桑克、车前子、钟立风、春树、安琪、林莽等诗人50人的切片。
2 .都是稿子
诗集的主体是50位诗人手写的自笔书。 有些字写得不好看,但很有意义。
燃烧着的大海
我不能再爱上白滨了
——春树
如何上山
说明海洋的辽阔
只有鸟知道答案
——胡涛
人去了海边
海的哭声
让她保持乐观
——蒋一谈
去海边,坐下来眺望
我似乎看透了生命的终结
所见所闻使我失明了
听的使我耳聋
——树才
使火成为波的一种
——肖水
在沙滩上捡石头
就像一个从浪子衣领上掉下来的纽扣
微弱的体温
——于坚
3 .海洋主题
大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神秘而憧憬的。 虽然一个人写一本海很无聊,但是50位诗人的眼睛里却放着50片不同的海洋,这很有趣。
4 .特殊明信片
不仅是手写的诗集,里面还有50张不同的海上明信片,里面有一首断句,表面上有一幅关于这个断句的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