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俞敏洪在西华师范大学举办公益讲座。 记者梁洪源摄影
4月17日晚,来自湖北宜昌、荆州、十堰、安康、达州的“中国伙伴”俞敏洪来到南充,在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体育馆为4000多名学生举办了“梦幻之旅——中国大学生激励志系列公益讲座”。 在现场,他谈到了读书、高考、创业以及中国的合作伙伴,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经历过三次大学入学考试,梦想成为“老师”
戴黑框眼镜的俞敏洪今年54岁,看上去还像个学校大学生,黑皮肤,黑t恤和牛仔裤,左手戴黑手表,走路带风,语速快,热情洋溢。
“西华师范大学非常喜欢我。 ”站在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体育馆中央,俞敏洪的话一出,就接近了同学们的距离,亲切的话语改变了现场气氛,同学们热烈鼓掌。
俞敏洪出生在农村家庭,两次大学入学考试合格的他第三次大学入学考试才考上北京大学。 1991年,俞敏洪从北大辞职,萌发了自立门户的想法,1993年,俞敏洪正式创办了北京的新东方学校。 2006年,新东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 2013年,以优敏洪为原型的电影《中国伙伴》上映后,引起了巨大反响。
在现场,俞敏洪愉快地分享了自己三次高考的经验。 他说:“高考是我唯一的办法,两次失败后,我又向父母求机,当然在电影里没有那么夸张的表演。 我想进师范学院。 成为老师的话,在四川语中被尊敬的是“老师”,最后的分数超过了北大的录取线,我选择了北大。
“‘中国的伙伴’中成东青的原型是我,但是黄晓明演出失败了。 因为他很帅,”俞敏洪说,“最初我里面的演员是黄渤,但导演没及格。”
我喜欢诗歌,和海子一起寻找诗和远方
谈论大学生活时,俞敏洪给学生们很多建议。 他希望学生们在中学、大学交好朋友,读好书。 这将是一生的财产。 你最好再谈一次狂热的恋爱。 这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 他建议大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特别是提出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的经验将有助于进入社会。 俞敏洪坦白说他后悔没有在北大参加过社团活动。
大三年前俞敏洪喜欢诗,和他一起写诗的是后来有名的青年诗人海子。 “海子很不幸,但他的诗一直鼓励着我。”俞敏洪说,“在北大校园和海子一起研究过诗,生活很残酷,海子不承担恋爱和现实的压力,最后在山海关睡觉。”
俞敏洪《面对海,春暖花开》诗充满了正能,鼓舞了心灵,只要海子活着,我们一定会在海边买房,面对海,春暖花开,实现诗的梦想。 他警告同学们,生命是真诚珍贵的,不要轻易放弃。
俞敏洪是最受欢迎的激励志大师,他的传奇创业故事也激励了许多大学生。 他希望同学们放弃比较,每天读书,继续学习。 “人的进步是无意识地从点滴开始的。”(记者杨晓江)
(原题:俞敏洪:读好书,交好朋友)
人物档案
1962年,俞敏洪出生于江苏省普通农村家庭,父亲是木匠,母亲是当地生产队的妇女队长。 1980年考上北京大学西语系,本科毕业后留校教书,1991年从北大辞职,1993年成立北京新东学校,2006年“新东”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3年5月17日上映了陈可辛导演的青春激励志喜剧电影《中国伙伴》,电影以新东洋的创业故事为主线,俞敏洪、徐小平、王强三人在新东洋的共同奋斗,创作了原创的兄弟友谊。 电影中成东青这个角色是俞敏洪的原型。
俞敏洪古典语录:
一、你只要稍加努力,一定能参加改变世界的活动。
二、人活着是为了四方行走,追求诗和远方。
三、小事也能办大事。
四、我们不要看前面的人跑得太快叹气,我们尽全力完成自己就行了。
■人物采访
俞敏洪谈创业: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是乔布斯
记者:俞老师,据我所知,这已经是你第三次来南充了,你对南充这个城市有什么印象?
俞敏洪:大约八年前,我第一次来南充,参观张澜故居,接着来南充,在西华师范大学做学生们的演讲。 南充是一个有文化基础的城市,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山清水秀的地方,我认为它充满了灵气。 南充也经历过司马相如、张澜、朱德、罗瑞卿等多位着名人物。
记者:《梦之旅》系列激励演讲活动的初志是什么?
俞敏洪:做很多事情的过程很愉快。 希望通过我和很多老师的演讲,在大学生、中学生的心中唤起对生活的追求,唤起对更好生活的憧憬。 演讲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满足和喜悦。
记者:在很多演讲中,你讲述自己的成长经验和创业故事,对现代大学生有什么启发性的意义呢
俞敏洪:创业不是说你要去公司,而是说你的生命又开始了。 例如,我从北大出发去新东,创业,从农村学到北大都是创业模式,因为我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完全不同的形态中间,用自己的努力寻找自己的方向和成果。
记者:在“大众创业,大众创新”时代,大多数大学生对投身创业创新活动有什么看法?热情的大学生有什么建议?
俞敏洪:国家提倡的“大众创业、万大众创新”激励大家创业创新。 对大学生来说,我个人认为创新创业是一个人必须经历的历史,不是在大学创业,而是在大学时学好所有学科,多读书,多交朋友,有良好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很重要。 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是乔布斯,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是比尔盖茨。 不要以为不参加创新创业就会迟到。 很平凡。 如果你没有好项目,最后的工作没有被创造,钱也赚不到。 大学四年的精彩阅读时间都落后了。 我在北大成为11年、5年的学生,6年的老师,读了很多书,这个过程帮助我形成完整的思维系统和价值观,如果在北大成为6年的老师,没有这6年的积累,就不可能创造新的东洋。
记者:我喜欢民办教育家、实业家等很多头衔。 你最喜欢哪个
俞敏洪:其实我并不在乎头衔。 我对“俞主”“俞总”很反感。 几年前,我开始支持年轻人创新创业后,有些年轻朋友叫我“洪哥”,我很喜欢这个称呼,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记者杨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