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在北京地坛春节文化节,游客拍摄了猪年主题的雕像和照片。 (照片来源:本文照片均来自中新社)
【欧洲时报】2019年春节后,中国传统的干支轮回是“己亥”年,干支的顺序是“猪”年。 猪作为六畜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猪的话语和故事不胜枚举。 猪年到来的时候,我们多维地、多边地观察了“猪”的各个方面,希望明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生物猪
猪是脊椎动物,杂食类哺乳动物,分为猪和野猪。
猪是野猪被人驯养而成的亚种,牙比野猪短。 六畜、马、牛、羊、猪、狗、鸡之一。 通常以耳朵大、头长、鼻子直、腰窄为主要身体特征。 毛发粗硬,根据品种分为白色、粉红色、黑色、茶色、花色等。
猪出生后5~12个月可交配,妊娠期约为4个月。 平均寿命为20年。
干支猪
十二支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 中国早在商代就记录了十天干,十二天支。 湖北省云梦寝虎地和甘肃省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称,先秦时代存在比较完整的干支系统。 最先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汉代十二种动物十二支年合称“十二生肖”,附属相,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昼马、未羊、申猿、酉鸡、戌狗、霍猪。 随着历史的发展,融合了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方面,各自的干支都有着丰富的传说,从而形成了观念解释体系,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 干支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象征,历代留下了许多描写其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艺术品。
猪作为第十二位的干支,与第十二位的十二支“亥”对应。 民间有很多关于猪的典故和习俗。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因为猪是财富的象征,所以猪有“乌金”的名字。 杜甫诗说:“家养乌金,顿吃黄鱼”。 “乌金”比喻养猪财产的意义。
文字猪
猪是“猪”的异体字,“猪”是从甲骨文“豕”进化而来的,“猪”字是“者”,“者”是黑的意思,早期的猪都是黑的,“豕”是猪最初的象形文字的原型。 在“弁文解字”中,猪的释义是“猪、豕、花毛群居者”,是体毛稀疏群居的动物。 “家”这个字,上面有“米丽”,表示家的下一个是“豕”,也就是猪。家里养猪的是家。古代生产力下降,人们大多在家里养猪,所以家里有猪就成了人的标志。 在中国古代和今天南方的农村,因为厕所和猪圈是一体的,所以“圆”也有厕所的意思,其中“豕”是“豕”,也就是猪圈,外面是“口”的意思,意思是“包围”。 汉武帝刘彻的小名叫“刘彝”,“彝”是猪。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众所周知的典型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是世界百态的浓缩与精制。
文物猪
野猪首先是在中国驯养的。 在中华大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
浙江省馀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与猪的体型很相似,说明猪的驯化已经有雏形。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显示,商周期有猪饲养,当时养猪技术的巨大创造发明了去势猪技术。 汉代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养猪不仅成了食用,还成了堆肥。 魏晋南北朝时期,饲养与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取代了以放牧为中心的饲养方式。 隋唐时期,养猪已成为增加农民收益的重要手段。 明代中期,养猪业受到严格限制,明正德14年即1519年,“猪”与明代皇帝“朱”同音,被下令禁养。 清代以后养猪业逐渐恢复了。
猪适合人们定居饲养,大量饲养猪是古代农耕民族和农业社会的体现。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上出现了猪的图案。 红山玉文化中的玉猪龙纤细、形态优美,具有独特的特色,猪是龙,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和玉文化的典型代表。 青铜时代,野猪的纹样是青铜、金银质器具和品牌等常见的动物形象。 商代青铜猪尊是典型的中原祭祀大型礼仪。 青铜席猪纹饰品是鄂尔多斯青铜器动物纹饰的写实形象代表。 特别是在鄂尔多斯出土的虎豕咬斗纹金牌装饰,用纯金制作,工艺丰富,作为游牧民族的贵族使用的腰带,展现了凶猛的老虎和顽强的野猪互相咬住后腿,在森林草原上野兽战斗的现实且惨烈的场面,用于牌装饰的反转动物纹是当时的欧亚大陆 汉代盛行厚葬和副葬陶俑,汉墓中出土了许多陶猪和陶猪圈。 隋唐、宋元时代陶猪、陶猪俑、铁猪和生肖猪俑等依然很盛行。 当然,最有名的是清代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的猪头。
中国古代,猪是人们日常饲养的家畜,代表着财富、富裕和安居乐业,因此出土了很多以猪为写实形象的文物。
寓意的猪
猪是一种温厚可爱的动物,有着圆而厚的身材和宽宏大量的心灵。
天津、河北等地有“肥猪拱门”节日的窗花,用黑蜡纸剪的猪背上堆着宝盆,揭示时左右各贴一张,表示进宝的意思。
猪的胖耳朵是幸福的象征。 老子的名字是李名耳字听,在“讲解字”中是“听,耳曼也”,段王裁说“耳曼者,象拉耳一样变大了”。 汉乐府诗《长歌行》中有“仙人骑洞穴,发短耳何长”的《三国演义》中,英雄刘备被描写为“双耳肩膀,双手过膝”的形象。 “大学”说“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的猪很实在,心广体胖,心平气和,身体舒畅。
猪宝宝平日很少叫,不要多聊天,谨慎行事,是吉字最本质的意思。 猪天生温和,有忍辱负重的节操,可以忍受。 只有忍耐才能和,和的话,哪里都能吉祥。 和气之家福禄寿禧即将到来。 金猪带来吉祥年,希望2019“猪年”国家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朋友们幸福安康
猪的文化财产
清圆明园十二生肖猪首
圆明园是清朝在北京建造的着名皇家园林。 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是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是清干隆年间的红铜铸像。 十二生肖铜像在报水时,通称“水力钟表”为世界所知。 兽首是郎世宁设计的。 每天,十二生肖铜像依次冲水,分别代表每天不同的时期,中午十二生肖像齐聚,设计十分精巧,奇观。
2018年8月8日,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的圆明园猿首、牛首、猪首、虎首在广东肇庆展出,人们来看国宝的真容。
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点燃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向海外流出。 到2012年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回到中国,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的2013年,法国皮诺奇家在北京宣布将向中国方面免费捐赠流向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青铜鼠首和兔首。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十二大生肖兽首已有八人回到中国,其中龙首现存于台湾,但蛇首、鸡首、犬首、羊首下落不明。
清圆明园十二生肖猪颈,头部写实风格,铸工精细,猪颈皱纹及毛发等细节清晰可见。 铸造动物颈部的材料是当时清廷精炼的红铜,外观深邃,内部裸露,百年不生锈是绝品。 这个器物代表了当时中国中西合壁的最佳设计和技术。
商代青铜猪尊
世界史前时代大致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在中国青铜时代与夏、商、周期基本相对应。 青铜是铜与锡、铅、砷等物质的合金,颜色为蓝灰色,因此被称为青铜。 青铜具有熔点低、硬度大、耐腐蚀、适合铸造、金属光泽持续等优点。 青铜器物是青铜器,青铜器的形状独特,颜色鲜艳,耐用,收藏价值极高。 商代青铜猪尊口两侧突出牙齿,属于野生公猪,一些兼有猪特征的猪背上设有带盖的椭圆形口,在作为酒出入口的尊敬上装饰凤鸟,肘上装饰着kulong纹样,猪身上装饰着麟甲纹样。 前后肘部有横穿的管孔,通过绳子提起。 这个器物是现在商代青铜器中唯一塑造野猪形象的器物。 被尊为酒器,是商代的大型祭礼仪器,“国家大事,唯祭和戎”和祭礼仪器的作用自不必说,其作用有避邪、人与神之间的媒介和娱乐等多种说法。
唐彩猪首创干支俑
中国在商代以十日干、十二支记日,汉代将十二种动物和十二支合称为“十二生肖”。 之后,干支与人的生命相联系,逐渐神秘化。 到了南北朝,民间最初在干支俑中埋葬,胜过避免干扰。 到了唐代,铜镜、金银器、墓碑上十二生肖形象很好,墓葬出土的生肖俑很多。 唐代干支俑以陶质多,胎质以灰陶、红陶多,也有青瓷制品。
唐彩色猪首件干支俑,通体红陶白釉彩色,是立姿的猪头状,猪口突出,猪鼻高,眼小,耳竖,颈粗,穿着夹克服,两臂在胸前相交。 这个器皿是典型的唐代干支俑,现在藏在鄂尔多斯博物馆里。
红山文化玉猪龙
红山文化是1956年命名的中国有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产生于内蒙古从中东部到东北西部的地区。 红山文化的年代是用碳14测定距今6000年至5000年前。 玉文化是古代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玉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是中国典型的玉文化。 赤山文化的玉猪龙,身体圆圆的,胖的耳朵,圆圆的眼睛皱纹,嘴露出牙齿,头和尾巴之间的缝隙没有完全切断,头上有圆的钻头,穿过绳子后变成耳朵。 猪龙通体研磨,浑厚光滑,线条光滑,造型生动,在红山文化的同类玉器中,体型大,形状最规律。 当时,猪是龙,红山玉猪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发现了龙的来源,也充分证明了中国玉文化的来源很长。
(编辑: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