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是在祭礼上切肉和供品的工具。 俎有木、陶、铜等各种材质,面板有平面和凹面两种。 图为凹石俎(商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俎的形式也不断改善。 史书记载,最初的俎在上古时代是虞氏的“琵琶”,俎面是长方形的板子,板面的两端各挖了两个榫眼,下面竖了四条立木脚。 春秋战国时代的俎已具备机案雏形。
青铜蝉纹俎,俎面为长方形,中部稍凹,两端翘曲。
出土彩色棱柱形四足漆俎(战国)、湖北枣阳九连脚2号墓。 俎面长,中部稍凹,彩色花纹装饰,棱柱形足,漆木质地。
彩色出土于带立板的凹板足漆俎(战国)、湖北枣阳九连脚2号墓。 系面长,两端系面上有两块立板,立板和脚板外侧刻有花纹。
出土水印龙纹俎、青铜礼仪、春秋时代文物、俎面长35.5厘米、宽21厘米、通高24厘米、重3.85公斤、1978年河南省南阳市淇川下寺2号墓。 (有些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