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爱淘啦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宪法名言王晨在第六个国家宪法日座谈会上发了言

宪法名言王晨在第六个国家宪法日座谈会上发了言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0-26 20:27:59
阅读:
最新资讯《有关宪法的名言-王晨在第六个国家宪法日座谈会上的讲话》主要内容是-有关宪法的名言,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12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中宣部、司法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发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座谈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出席会议并讲话。

在第六个国家宪法日座谈会上的演讲

( 2019年12月4日)

王晨

今天是第六个国家宪法日,经党中央批准,以“发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召开座谈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扬宪法精神,提高制度自信,推进宪法全面实施,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我们隆重庆祝这一历史盛事,充分展示了70年来的辉煌成就,强烈表现了国威威威势,使民族精神大为振奋。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大会上,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政法干部和高中教师组成“民主法治”的队伍,围着巨大的宪法雕刻车,在天安门广场行走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大型成果展”上,展出了新中国首个宪法草案,成为展览的亮点。 这充分说明了新中国取得的历史成就受到宪法的根本法律保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期出发,做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管理体系中坚持、加强和发展什么的重大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管理体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长期维护和加强了我们的制度优势。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是全党全国学习贯彻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科学指针,为全面贯彻宣传宪法,深入学习提供了指导和遵守。

其次,以这次座谈会的主题为中心,陈述三点意见,与大家交流。

一、我国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高法律表现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崛起、富裕后迎来强大飞跃,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个奇迹,最根本的是党的领导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党的领导人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 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党的领导人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果,确立了我国的国体、政体和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

我国宪法凝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 1940年,毛泽东同志强烈指出“革命成功,民主事实发生后,颁布承认这一事实的根本法律是宪法。”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总结了人民民主革命经验,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和经济结构总体框架,落实了人民当主。 1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该宪法坚持人民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原则,体现了我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构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体系,为我党改造社会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一届第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我国新宪法现行宪法,全面贯彻、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强、完善和发展了国家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等各方面的重要制度。 随后,根据时代的进步和实践发展需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大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修改了前后5次现行宪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成果,国家制度和国家管理体系与时俱进,推进了完善的发展。 我国宪法的制定和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我国党的领导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缩影。

我国宪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管理体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宪法序言说:“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光辉文化,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简要回顾了中国近代历史、新中国创立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 宪法确立了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 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团结奋斗行动指南和共同思想的基础,也是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明确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任务,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管理体系的历史基础、显着优势表现在宪法中,我国国家管理和各方面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宪法的保证和推进。 习近平强调,中国现行宪法在深入总结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是我党领导人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我国宪法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管理体系的四梁八柱。 宪法之所以是根本法,是因为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我国宪法总纲第一条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我党领导人民接力奋斗,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建严密完善的制度体系,其中发挥四梁八柱作用的是基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 党的第十九届第四中全会作出的“决定”,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像,从13个方面说明了基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内容和构成。 从宪法角度看,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对人民军的绝对领导制度,或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方大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 许多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方面的重要制度,其精神本质和主要原则体现在宪法,特别是宪法的序言和总纲中,已经确立的“决策”提出的制度定位、内涵的重大理论创新 这充分证明了我国现行宪法在国家制度构建中的先进性、科学性,体现了宪法的根本性、大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管理体系是指导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大地,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基础,受人民支持的制度和管理体系,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艰苦奋斗、付出巨大代价所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不应该更加珍惜 这要求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新视野下认识到宪法在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长期坚持,全面加强我国宪法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继续充分发挥宪法在治国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全面实施宪法对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实施宪法放在治国管理的重要位置,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2018年,党的第十九届二中全会通过修改中共中央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进行了我国实施现行宪法以来的第五次修改,将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通过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 把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提升到宪法规定,对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保证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的长期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出了新的高要求。 我们必须在党中央的集中领导下,以宪法为根本活动规范,保证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尊严,确保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把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变为国家管理的效果。

必须坚持和执行党的领导制度。 中共领导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 新中国制宪法立国最大的政治前提和政治共识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中国共产党领袖。 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人民民主独裁》中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把焦点放在劳动阶级(经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同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独裁上。”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宋庆龄同志作为特邀代表致辞。 “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这是唯一具有人民群众力量的政党。 邓小平在制定我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时,明确提出,必须在宪法中写下四项基本原则。 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以党为公,以政权为民,充分发挥民主主义,制定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的宪法,领导人民实施宪法。 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的灵魂和要旨,这一贯,毫无疑义。

2018年修改宪法的一个重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宪法总纲第一条中写道,从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属性的角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人,是前言有规定的强化、深化和开展,成为党在国家根本法中的集中表现。 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在国家制度和国家管理体系中处于领导地位。 我们要从宪法角度深入认识党的领导制度的根本、指挥性和权威性,不动摇宪法确认的党的领导地位,更自觉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四个意识”,巩固“四个自信”,实现“两个维护”,确保党的领导落实于国家管理各领域的各个环节。

第二,要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自主,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管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欣欣向荣的根本存在。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我国宪法,是适应国体的政体,也是坚持党的领导人、人民当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支撑中国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人大制度从建立、强化到完善、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优势,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根本政治制度效应。 实践充分证明,人大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良好制度。

“决定”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们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和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民主选举中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在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民间权利,提高为人民履行职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免除宪法法律赋予的立法、监督、决定、职权,增强必须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监督的人大代表主体地位,为代表服务的意识, 密切人大联系,健全代表联络机制,健全更好发挥人大作用的人大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和议事规则,完善论证、评价、评议、听证制度,符合国家权力机构特点,更好地体现民主集中制度原则, 加强完善充满活力的组织制度和运作机制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地方人大工作更好地辅助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难关任务,加强人大工作总体实效,使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承担宪法赋予各项职责的机构,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关系的代表机构

三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是治国的重要器官,良法是善治的前提。 立法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大力领导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果。 目前,我国有275项有效的法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坚实的法治支持和法治保障。

决策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完善法律规范体系的形成,完善立法机制,明确涉外领域、文化建设、国家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反腐败等方面的重点立法任务。 我们要坚持党的立法工作指导,把党中央决定的重大立法项目放在重要位置,贯彻党中央的重大立法决定,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的意志。 要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完善立法立项、起草、审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强和开拓基础立法的切入点,发挥全过程的民主优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使一切立法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的意愿,得到人民的支持。

四、必须加强宪法的实施和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发展的历史,宪法明显与国家未来人民的命运密切相关。 维护宪法权威,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 维护宪法尊严,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 保证宪法的实施,就是保证人民实现根本利益。 这是我党和国家从长期实践中得到的宝贵启示。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构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有责任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凡违反宪法的行为都要追究。

监督宪法的实施,解释宪法,是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 《决定》对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 根据党中央的统一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解释宪法的职权,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积极应对宪法问题,努力实现宪法稳定与适应性的统一。 深入推进合宪性审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决定决议,必须符合宪法规定、确保符合宪法精神有关方面制定的法规规则、重要政策和重大措施,宪法规定如何理解和适用,必须事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性审查 继续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必须依法将一切法规、规章、司法解释等各种规范文件列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规范文件。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应当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保证宪法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是保证宪法实施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 各级人大常委会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以法律为准,依照法律条款实施执法检查,坚持问题指导,推进法定责任,保证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得到法治

三、弘扬宪法精神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

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充分认识到全党全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点和优势,加强制度自信。 宪法自信是制度自信的必然要求和集中表现。 从1986年起,中国连续开展了七个五年的法律推广计划,把宣传宪法放在重要位置,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不断丰富和开拓宪法宣传教育的理念、经验、机制、方法和途径。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于12月4日成立为国家宪法日。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个国家宪法日来临时发出重要指示,强调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敬者、自觉遵守者和拥护者。

一年来,各有关方面和各地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谈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七五”的普及。 展开第二个“宪法宣传周”,举办第三届“我与宪法”微视频招募活动,其中包括主办活动、宪法精神以及企业、农村、机构、校园、社区、兵营、网络等7个主题日活动,镜头和笔端面向一般大众,以小切口反映大背景, 以小故事反映大时代的第四届全国学生“学习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取得成功,组织知识竞赛、演讲竞赛、宪法晨读等,推进宪法教育实现全权复盖。 杭州西湖畔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开馆3年来,观众超过100万人,今年暑假全国20多个省市、300多所学校、3万多名青少年观众参观。 同时,在新时代,人民大众不仅不满足于宪法知识、条文的普及宣传,更迫切需要宪法精神、宪法文化的滋养,更自觉地确立宪法信仰,巩固制度自信。 我们切实回应国民对宪法宣传教育的新期望,在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讲述更加厚重、更加深刻、生动的中国宪法故事。

一个要好好谈历史的宪法。 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制定的社会主义宪法,这对我国宪法发展史乃至世界宪法发展史都具有独创意义。 毛泽东同志在1954年起草宪法时,不仅研究了当时的苏联、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还研究了我国辛亥革命后提出的天坛宪草、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等文本,以及法国1946年宪法。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视野,世界性的观点,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宪法比他们(注:指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宪法进步得多。 我们比他们优秀。 我国宪法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担负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历史和实践证明,这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创造人民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 1954年宪法全票通过时,毛泽东同志和着名的“窑洞对”民主主义者黄炎培心潮澎湃,写了一首题为“人民宪法”的长诗,最后这样写道。 “谁都知道这部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笔墨,是无数人民英雄的白骨和红血”,我们学会了宣传宪法,明确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以及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相结合,宪法所蕴含的历史上下文和经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任务

2经常谈论实践中的宪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的坚定指导下,我国宪法实施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进展。 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特别是2018年3月,在十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主席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约三千人,面对十三亿多人的全国人民,严格进行宪法宣誓,是我国实施宪法宣誓制度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宪法宣誓活动,尊重宪法,遵守宪法, 充分体现了遵守宪法的高度政治意识,充分体现了坚持按宪治国、按宪治政的决心和决心,为各级国家工作人员树立了榜样和表现率。 2015年和2019年,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通过部分赦免犯人的决定,习近平主席签署特赦令,成为实施我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的重要实践。 今年9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习近平主席签署主席令,首次授予对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模范人物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宪法的重要体现。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国歌法、英雄烈士保护法等,是实施宪法的新成果。 我们要学会宣传宪法,以这些最新生动的宪法实践为重要内容,广泛宣传宪法实施的新进展,展示宪法的强大权威和巨大生命力。

3 .经常谈论生活中的宪法。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明确了实现和发展国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权利,以及国民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等各项权利的国家责任。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衣食不足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飞跃,就业状况长期稳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就业总量达到7.8亿人的居民收入实现了飞跃性增长,收入来源趋向多样化,城乡、 区域收入差距明显缩小的教育普及度大幅提高,总体水平跃居世界首位,组织了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基本养老保险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超过13亿人,基本实现了全民医疗保险。 尤其罕见的是,我国取得了全球关注的减贫成果,农村贫困率从1978年的97.5%下降到2018年的1.7%,成为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的第一个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做出了贡献。 这些都是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的发展成果,背后离不开宪法保障。 我们要学会宣传宪法,把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相结合,明确宪法在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方面的制度安排,宣传宪法在维护、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方面的巨大效应,推进宪法生活,深化人心。

实施宪法,宣传宪法需要坚定的理论支持。 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宪法研究的同志,以习近平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战略,贯彻党的第十九届第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宪法研究的正确方向,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宪法语言,建设国家制度和国家管理体系

同志们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是长期战略任务,也是重大的现实课题。 我们将迎来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围绕习近平同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加强“四个意识”,巩固“四个自信”,实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更大的决心和力量推进宪法实施,发扬宪法精神,我国宪法在新时代发挥更显着的制度优势 显示出更加旺盛的活力,实现“两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提供有力的保证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网

编辑:杨菲菲菲

校对:冯添

    爱淘啦励志网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