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爱淘啦励志网 > 经典语句 > 中医名言-中医小知识:掌握中医基础——四部经典

中医名言-中医小知识:掌握中医基础——四部经典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7-30 20:50:48
阅读:

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常被老师说学好中医,必须熟读四部经典。 一些老中医反复呼吁临床医师重视四个经典学习,以提高目前中医的临床效果。 为什么四部经典关系到中医的理论基础、临床基础和药学基础,学好四部经典,可以说基本掌握中医的精髓,开处方药。 那么,四本经典指的是哪四本书呢?

四部经典主要指《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四部古代医学药学专业。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医学典籍,写于大约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书中记录了黄帝与岐伯、伯高、雷公等大臣关于医学问题的对话,主要是黄帝与岐伯的对话。 人们后来在两个名字的开头“岐黄”叫做“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叫做“岐黄之书”,中医也叫做“岐黄之术”。 《黄帝内经》是一部以生命为中心,涉及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历史等多学科内容的围绕生命问题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首次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病机、诊疗方法、治疗和预防等问题,阴阳五行说明了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和治疗。 强调精神和社会因素对人体和疾病的影响和疾病的预防,反对迷信鬼神。 一直沿用至今的整体观、藏象说、经络说、病因说等。 认识血液循环、医疗气象学、人体解剖学等具体内容,远远超过当时的世界水平。 这本书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疗成果,建立了中医理论体系,为中医理论奠定了基础。

《伤寒论》●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专着

《伤寒论》是东汉年间的《医圣》张仲景写的,是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专着,《金匮要略》原是《伤寒杂病论》的两大部分。 张仲景原着《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根据后人的整理编辑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外感热病的内容整理为“伤寒论”,内科杂病的内容整理为“金匮要略”。 《伤寒论》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冒感冒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辨证治疗。 同时,本文提出了治疗外感病的重要分类方法。 将病邪从浅到深分为6个阶段,各阶段具有共同的症状特征,产生了许多变化,不同的变化,使用者和用药的选择限于某些范围,只要辨证正确,正确地选择处方药,就有较好的疗效。 这种方法的后代被称为“六经辨证”。 《伤寒论》采用汗、吐血、下、和、清、温、消、补等8种疗法,创建了许多至今非常有效的处方药,包括处方药的运用经验在内称为“经方”。 妥善运用,常治大病,能引起疥疮。 如果《黄帝内经》提出了中医的一大特色整体观,《伤寒论》则提出了中医的另一特色辨证论治。

《伤寒论》提出六经辨证,主要记载外感热症的辨证论治

《金匮要略》●诊治我国现存最早部分杂病的专着

《金匮要略》是诊治我国现存最早杂病的专着。 “金匠”是用金子做的箱子,也是重要而珍贵的意思。 “要略”以简明简洁的意思表示本书内容精要,价值宝贵,应慎重保管和应用。 它确立了内伤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创造了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辨证论治理论。 根据临床表现,详细阐述了确定原因、发病部位、病性及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势利导致的标本缓急等杂病的辨证方法和治疗原则,治疗方法介绍了汤剂、散剂、洗涤剂、丸剂、酒剂、栓剂、喷药、外用药等多种剂型。

《金匮要略》创造了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辨证论治理论,主要记载了内科杂病的诊治方法

南阳医圣寺外景拍摄,建于清顺治十三年( 1632 )河南南阳,纪念医圣张仲景

神农画像

《神农本草经》指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药物的基本性质,四气五味概括药物

《神农本草经》●我国最早的古代药物学专业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位古代药物学专家,形成了中药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我国药学的基础,后世多部本草着作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 本书共记载365种中药,根据有毒、无毒和药效,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种。 对药物的物性味也作了详细描述,指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药物的基本性质,用四气五味总结药物性质和作用,可以针对病寒、热、湿、干燥性质的不同选择药物,如寒病选择热性药,热病选择寒性药。 此外,《神农本草经》根据《内经》提出的君臣佐使小组原则,阐明了药物的主次关系和配伍规律。 本书提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逆、抵消等“七情相合”关系,阐述药物的相互关系。 药物之间,共同使用时互相帮助,有些药物可以发挥更大的效果,如果遇到两种药物,一种药物会减少另一种药物的药性,使其难以发挥作用,两种药物本身无毒,但是两种药物遇到后会产生很大的毒性等。 介绍了各种药物的别名、性味、成长环境和主治医生的作用及禁忌等。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药物作用和主治医师大部分在临床上都有经验,一直延续到现在。

爱淘啦励志网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