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媒体报道,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认识教育的提案”,提出“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繁体认识教育,在中小学追加繁体文字经典阅读课程,在学校书法教育中使用繁体文字”。
前几天,教育部在官方网站上公开答复了这一建议。 教育部透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共同语言文字法》是《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础的教育教育用语。 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依法使用规范汉字,而中小学古典阅读和书法教育则涉及繁体教育的内容。
为了推进教育,有必要引入中小学的教育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样的话,中小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就会越来越多,学生的负担不断增加,也会影响中小学本来的教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中小学生进行繁体认识教育也是一样。 在笔者看来,其实不需要对中小学生进行统一的繁体认识教育,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相关的选修课、扩大课程、参加社团活动来学习繁体。
小学生写汉字(出处:新华社)
近年来,关于中小学教育,有书法、非遗书、繁体字进入校园、教材、上课等诸多建议,增加这些教育内容,必然会面对以前的教育法律法规与中小学上课的要求是否一致,增加这些内容是否会增加学生的负担等问题,“不足”
目前中小学教育亟待解决的是应试化教育的趋势,这种趋势在一些中小学校还没有充分开展国家规定的课程,如美术、音乐、体育、劳动等。 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要求学生进行繁体认识教育,具体来说,在操作水平上,如果不进行繁体认识考试,重视的学校很少通过考试,就会出现考试教育的倾向,学生的负担增加也不说,教师的配置也会出现问题。 因此,教育部的答复符合法规要求,从目前学校的运营实际出发。
繁体文字教育不适合中小学的“规定动作”,也可以是中小学的选修科目、扩张科目、社团的内容。 学校提出相应的开展课、选修课,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自主选修。 这和传承方言是同样的道理,开设方言相关的必修课,与传播普通话的教育要求不一致,而且,如果不进入考试,课程就不会受到学生的重视。 开设选修课,拓展课堂,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生,丰富学生的课程选择,这些教育活动也起到促进学生兴趣的作用,影响学生今后的专业选择。
其实主要的问题是,有的学校过于重视核心科目的教育,不想开设选修科目,也有的学校不是中高考的核心科目,而是必修科目。 这也是提议将某教育内容列入必修课,并列入考试的理由。 但这并不是发展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兴趣的思路。 发展培养学生兴趣,让学校重视选修课,扩大课程,扩大学生课外活动(第二课堂),必须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同时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 这样,学校的运营就形成了自己的学校特色,为学生提供了选择性的教育内容,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红星新闻缔约方熊丙奇
编辑王涛
- 上一篇:最新邮件-2019最新早上好
- 下一篇:最现实的语言-最现实的语言,经典,直击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