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光》原文:
这几天心情很不平静。 今晚在院子里乘凉,想起阳光通过的荷花池,在这满月的光芒中,总有别的样子吧。 月亮逐渐升高,在墙外的道路上孩子们的笑声,已经听不见了的妻子在房间里拍着闰(1),在昏昏沉沉的歌唱着。 我悄悄披上大衣,拿起门出去了。
沿着荷塘,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煤屑路。 这是一条僻静的路,白天人也很少,夜晚会更加寂寞。 荷塘周围长着许多树,蒟蒻( wěng )郁郁寡欢(2)。 路旁有柳树和不知名的树。 没有月光的夜晚,这条路阴沉,有点害怕。 今晚很好,但月光也很淡。
路只有我一个人,背着手走着。 这个天地就像我一样我也超越了普通的自己,去了别的世界。 我喜欢热闹,也喜欢安静。爱群居,爱孤独。 就像今晚一样,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想,什么都不想,自由的人。 白天一定要做的事,绝对要说的事,现在可以忽视了。 这是一个孤独的妙计,我欣赏到这无限荷花香气的月光。
在弯弯曲曲的荷塘上,弥望(3)是田田(4)的叶子。 叶子的水很高,像亭子里的舞女裙子。 层叶中间点缀着白色的花朵,开着一朵娜娜( ni co,nu yoni ),像腼腆地打着花子的一颗颗明珠,像碧空中的星星,是个刚入浴的美人。 微风吹过,远处高楼上的微弱的歌声似地,传来一缕清香。 这时,叶子和花也微微颤动,像闪电一般,突然传到荷塘对面。 叶子并肩紧密地排列着,像(6)一样青翠的波痕。 叶子下面是脉( mò)(7)的流水,隐藏着,看不见颜色的叶子变得更加风致(8)。
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洒落在这叶子和花上。 淡淡的青雾漂浮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就像在牛奶中洗过一样轻盈的缠绕着线的梦。 虽然是满月,但因为天空中有淡淡的云彩,所以不能照得很明亮,但是我觉得这是件好事。 酣睡是必不可少的,睡眠也有独特的风味。 月光隔着树木照射,高地上生长茂盛的灌木,参差不齐的(9)投下黑影,支离破碎的弯弯曲曲的柳树稀疏的倩影( 10 ),似乎被描绘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虽然不均匀,但光和影却有着和谐的旋律,就像梵高玲( 11岁)演奏的名曲。
河塘四方,远近,高低都是树,柳树最多。 这些树只在围绕荷花池的小路旁,就像为月光留下的那样,有些缝隙漏出来了。 树木颜色的一个例子( 12 )是阴郁的,乍一看像烟一样的杨柳的丰姿( 13 ),在烟雾中也能区别出来。 树梢上有一座远山模糊不清,只是疏忽大意。 是从树缝里也漏出灯光,没精神,口渴睡觉的人的眼睛。 这时最热闹的是,要数树蝉的声音和水蛙的声音但热闹的却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我突然想起了采莲。 采莲是江南的古老风俗,早就有了,六朝从盛行的诗中可以粗略地看出来。 采莲的是少年女性,她们摇着小船唱艳歌( 14 )去了。 采莲人自不必说,也有人看采莲。 那是个热闹的季节,也是风流( 15 )的季节。 梁元帝《采莲赋》说好:
于是妖童媛( yuán )女,澪舟心许( 16 )鹟( y岁)颈( 17 )慢慢地,兼羽杯的檩( zhào)(18 )移动,藻悬,船要动,萍打开。 那纤细的腰束素,伸展步伐的夏始春馀,叶嫩花初,穿着和服微笑,害怕船收缩下摆( j横拉) ( 19 )。
那个时候看起来很开心。 这真的很有趣,可惜我们现在已经不再幸福了。 想起了《西洲曲》( 20 )中的句子
莲南塘秋,莲花低头摆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如果今晚有莲采人的话,这里的莲花也只是看不到被说“超过人头”的流水影是不行的。 这是我担心江南。 ——这么一想,突然抬起头来,不由得在自己面前轻轻地推了推门进去,没有什么声音,妻子睡了很长时间。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
【评论】
(1)闰儿:指作者次子朱闰生
(2)蒂蒂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弥望:视野充满,眼睛充满。
(4)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 古乐府的《江南曲》中有一句名为《荷叶何田田田田》。
柔和的姿态。
(6)就像是。
(7)脉脉:在这里表现为水中没有声音,表现出深深的爱情。
风致:美的姿态。
(9)斑驳:原来是指某种颜色中混有另一种颜色。 这里有浓淡不同的意思。 也写作“班驳”。
钱影:美丽的影子。
( 11 )梵蒂冈玲:英语“violin”的音译,即小提琴。
(十二)一例:一律、一律。
丰满的姿态:风格,仪容,一般指美丽的姿态。 也写作“风姿”
( 14 )艳歌:专门研究男女恋爱的曲子。
( 15 )风流:在这里,意味着年轻男女不拘礼节地表达自己的爱情。
( 16 )妖童媛( yuán )女,闲舟心许:华丽的少年和美貌的少女,挥着小船相互平静地传达爱情。 妖艳美丽。 媛女,美女。 承诺,默认。
( 17 )哈利尔( y岁)首:以前在弓上画了哈利尔,所以把船头叫做哈利尔首。 鹞,水鸟。
( 18 )檫屋( zhào ) :通过“梳理”划船的工具,形状像桨。
( 19 )收敛后:这里是抬起衣襟的意思。 下摆。
( 20 )《西洲曲》:南乐府诗描写了青年女性思念意中人的痛苦。
【作者介绍】
朱自清( 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当代着名作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出生于浙江绍兴,江苏东海(今连云港市),与祖父、父亲一起定居扬州。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对于古城的生活,他的心情微妙而复杂。 人生可能过于单调,所以小时候的记忆只留下了“淡淡的影子”,就像洪水冲走了一样寂寞”。 但是,在漫长而曲折的人生旅程中,小时候是第一个“车站”。 扬州是一座风景优美的文化城市,湖光山色,风景宜人,曾经带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诗人到这里探幽,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 扬州也是一座英雄的历史城市,在反抗异族侵略的历史上,写了无数的辉煌篇章,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古城的美丽风景和崇尚丰富文化的风气,陶冶了少年朱自清的气质,培养了他憧憬和平性格和自然美的情趣。 扬州的美丽山水,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培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感情永远充满诗情和画意。 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潜在而深刻。 朱自清1912年进入高等小学,1916年初中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预科,改名为朱自清,是因为老师进入北大预科时,家境困难,想自己负担学费,而且打算早点结束预科学习,所以改名为自清,成了自律的意思。 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了文学之路。 1919年2月写的《罢工,小人》是他新诗的处女作。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了新的文学运动。 1922年与俞平伯等创立了《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 他是初期文学研究会的会员。 1923年发表了长诗《毁灭》,还写了震撼诗坛的《櫂声灯影秦淮河》等美丽散文。 1925年8月赴清华大学赴任,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以散文为主。 1927年写的《背影》和《荷塘月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在英国留学,步行欧洲回国后,写了《欧洲游玩记》。 1932年9月就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从学校南迁昆明,成为西南联合大教授,教《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 在这个时期写过散文《意影》。 1946年从昆明返回北京,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47年朱自清签署了《十三教授宣言》,抗议当局任意逮捕大众。 朱自清晚年受严重胃病折磨,他每月的工资只能买三袋面粉,一家十二口吃不够,更没有钱。 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实行了帮助日本的政策。 有一天,吴国向朱自清签署了一份宣言书“抗议美国扶日政策拒绝援助美国面粉”,他坚决签署了一份名单,称“即使死于贫困,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今年( 1948年)的8月12日,朱自清贫困死于北京。 临终前,他对夫人说:“我在拒绝给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了字。 我们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米面粉”。 毛泽东称赞朱自清的气骨,“因重病饿死,也不收美国的“救济粮”。 朱自清病死后,埋葬在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上刻着“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的墓”。 朱自清的妻子叫陈竹隐,小时候在补习班学习,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1990年,陈竹隐去世,随先生朱自清下葬。
《荷塘月光》是朱自清名篇之一。 朱自清一生勤奋,诗、散文、评论、学术研究着作26种,约200多万字。 遗着编入《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文章。 那篇作品的散文《赶快》被选为小学六年级的上册课文。 “春”也被选为初中七年级的上册教材。 中所述情节,对概念设计中的量体体积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