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是出自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典故,被广为流传,中国人对他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小说中故事在小说中,徐庶化名单福,一开始出仕的是荆州刘表,但是觉得刘表善恶不分,于是留书一封与之辞别,前往三国奇人水镜先生司马徽处继续游学,被司马徽称有王佐之才。-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流传广泛,到底是不是真的,小陈觉得徐庶进曹营不仅说话了而且说了很多。三国演义中记载他是以一个伯乐的身份见得刘备。-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为刘备立下大功,而后曹操因嫉妒刘备有如此大才,便捉去徐庶老母,命令程昱模仿徐母字迹召徐庶来许都。徐庶至孝,为保老母性命只得前往曹营,走之后因愧对刘备,因此掉头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这就是著名的元直走马荐诸葛。-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大家都知道,在三国这段历史中有很多典故,“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就是其中之一。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就是受到徐庶的指点,而徐庶也是诸葛亮的一个好朋友。-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中,刘备和曹操两军对战,但单福却能算定“今夜曹仁必来劫寨”。-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本文作者倪方六考证三国名人墓,难处颇多。一是史不见记载;二是冢庙不只一处,令人难辨真伪。另外,在湖北省南漳县有徐庶纪念性建筑——徐庶庙,庙内楹联称,“在新野高歌自荐,到曹营一言不发”。-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是翻开史料一看才知道我们都被《三国演义》骗了——徐庶进曹营不但不是一言不发,而且他说的话比谁都多,因为他的职务就是言官二把手,就是靠说话换饭吃的,而他离开刘备投奔曹操,也没有在母亲死后刺杀曹操或逃归刘备,也或许是另有隐情。-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关于读书学习的成语
1、牛角挂书 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形容学习刻苦的成语
喜欢读《三国》的人,都为徐庶感到惋惜。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被迫到了曹营,却因为自己的忠贞之心,而“一言不发”。每当读到这,我们总是对徐庶感到惋惜,也常常会想,如果徐庶一直辅佐刘备,刘备是否能统一天下呢?我今天想说的是,大家都被《三国演义》误导了,其实历史上徐庶并没有“一言不发”。-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喜欢三国文化的朋友,可能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即“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倒不是说徐庶本身少言寡言,而是赞扬他的忠义。-徐庶进曹营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