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爱淘啦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依兵造文-1955年,《国民党一级战犯》卫立煌为什么突然回到大陆?

依兵造文-1955年,《国民党一级战犯》卫立煌为什么突然回到大陆?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7-05 14:18:25
阅读:

194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国民党一级战犯名单,卫立煌名列其中,他叹了口气说“得救了”。 蒋介石曾两次游说去台湾还是出国,但被拒绝了。 卫认真地说:“我是中国人,将来一定要回到新中国,等等再说。”

卫立煌( 1897.2~1960.1 ),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资料图)

他曾是孙中山的警卫,后来成为蒋介石“讨伐共”的干部,他为蒋介石战功赫赫,勇敢地和他唱对局戏,他在抗战中创下了辉煌的战绩,胜利后被解除兵权的辽沉战中,他暗中“内”,协助解放军的战略攻击,然后, 成为共同公布的战犯的蒋介石下野后,他逃到香港隐居,但在1955年初突然回到大陆……这就是国民党爱国将军卫立煌的曲折和传说的一生。

卫立煌与“立煌县”

1897年,卫立煌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卫杨村。 青年时期投身军队,在孙中山的广州本营担任警卫,为了机灵,从普通士兵逐渐晋升为中级军官。 北伐战争时期,他历任国民革命军团长、旅长、副师长等职务。 1925年孙中山去世了。 蒋介石利用各种政治手段打击政敌,笼络人才。 蒋强烈宣传自己的“永丰”舰护卫孙中山的功绩,称自己为总理没有完成事业的继承人。 当时的思想是单纯的卫立煌,被蒋介石所迷惑,在其麾下避难,跟随蒋东征北伐,成为他的部下之一能够强战的勇将。 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他也走上了反共之路。

1930年卫立煌奉蒋介石之命在蚌埠结成第45师,九一八、一二八事件相继爆发后,卫部参与上海杭线警戒编入第十四军。 卫立煌后来成为蒋介石嫡系部队的重要力量,在红军围剿和对福建事件的镇压中立,成为“汗马功功”。 1932年7月,蒋介石发动了红军的“围剿”,卫立煌被派往中路军第六纵队指挥官,攻击豫皖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当时被王明“左”的机会主义路线所支配,另外由于张国无的错误指导,第四方面军指挥机关首先盲目地轻视敌人,敌人进攻后,慌忙地指挥主力仓皇西撤退。 因此,卫立煌军队利用虚入,在8月份占领了豫皖边区的军政中心金家寨。 为了表彰卫立煌的功劳,鼓励其他“讨共”部队士气,蒋介石除了给卫立煌巨额金钱外,还从国民党政府发出明命,在大别山中鄂豫皖三省之间跨越“三无”险镇金家寨建立了新的县治,将卫立煌的名字命名为“立煌县”。 蒋将部下将军的名字命名为县名的只有两例,一名叫“经扶县”,是刘岑(字经扶)的字,另一名是卫立煌。 蒋介石鼓舞士气,明确把防卫的立场强加于反共反人民的立场。 卫立煌部队占领金家寨后,搜捕苏区干部、赤卫队员和红军家族,镇压农会积极分子,保卫封建地主,反攻,一时造成苏区白色恐怖。

1933年11月,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齐、蔡廷锴率领的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打着“反蒋抗日”的旗帜,与红军签订了停战协定。 蒋介石十分恐慌,忙于卫立煌、张治中、蒋鼎文担任三路总指挥,分兵进军福州。 卫立煌行动迅速,及时到达福建北部,十九路军形成了夹击之势。 刚成立不到一百天的“人民革命政府”,由于内部不团结,许多事情还没有达成协议,宣布死亡。 卫立煌为了阻断十九路军通过泉州向广东撤退的道路,立即行军,躲到福建省南边,反抗。 卫立煌在这场内战中为蒋介石出力,受到蒋厚奖,他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眼睛里没有领袖. "

卫立煌在战功卓着中排名“五虎将”之一,但他不是蒋氏的同乡,也不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蒋氏在他心中有隙,两人不亲密。 卫立煌对蒋人唯一的父母,都是因个人私利而第一次抱怨,蒋对此心悸生气,难以驯服的悍马也是肚子,两人有时产生摩擦。 早在北伐时两人发生过矛盾。 1925年,蒋介石在廖仲恺事件中追赶护卫的上司许崇智,许粤军被改编为国民军第一军,卫立煌由旅长降格为团长,心中产生不满,他对许崇智有感情,有机会总是渴望得到许可,蒋阻止了他们俩的来往。 卫对部下亲信说:“有兵力,就不能打倒不讲信义的蒋介石。” 1933年10月,蒋介石开始对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任命卫立煌为第一纵队指挥官,虽然在前线,却在“小委员长”陈诚之下,他非常生气,一口气回到了南京。 别人问了理由,他说“战斗赢了,都是别人的功劳”,输了,都是自己的责任。 魏也不想把事情搞大,以病名入院。 会见者络绎不绝,蒋打算追究护卫的责任,但后来只能这样做。 镇压“福建事件”,以卫立煌居功为伟,蒋赐福建省主席为陈仪,省主席为蒋重用的象征,顾祝相当于卫立煌的经历,1930年顾客成为江苏省主席,但卫一直与其无缘,蒋不信任自己,不重用,卫沮丧。 1941年底,卫去重庆会议,大年夜蒋介石设家宴客,把请帖送到卫家,卫打算去宴会,但是顽固的脾气发作,暂时改变不了主意,打电话给蒋秘书,说宋庆龄去。 晚宴预定14人,卫缺席13人,蒋认为13人不吉利,临时带走了秘书。 后来蒋介石在很多场合讲这件事,卫立煌傲慢,说没有领导,不给面子。 卫生知道了也不道歉。

延安路

卫立煌有爱国心,对日作战更加坚决。 在艰苦的抗战中,卫立煌重新认识了共产党和八路军。 其中,1938年4月延安的行为是他思想转变的关键。

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区副司令官、第二次世界大战区前敌人的总指挥,使其军队奔赴山西。 蒋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 一是在全国抗战大局势下,派出强硬战斗的卫立煌到华北前线,争取全国抗日的名声和地位,其二是卫立煌反共闻名,转移到山西,监视、钳制和消灭驻山西八路军,与西北胡宗南部队有关,封锁陕甘宁边区进行攻击 蒋认为,在卫立煌的反共历史上,他不会与共产党妥协和合作。 另外,中国也不相信卫立煌,国民党军队不必担心被中国统一,其三,蒋在阎老西的地盘上插脚,企图占据山西。 这是蒋的主观意图,对本人的思想情况,他不详。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打破了日军无法克服的神话,卫立煌将目光投向了这支装备落后的军队。 忻口之战,八路军一二九师点燃阳明堡机场,大力协助国民党正面战场。 八路军的山地游击战,机动灵活,有效地消灭敌人的生存力,令警卫们钦佩。 战争前后,卫立煌在太原、临汾几次会见周恩来,相互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他受周恩来的影响很深,这是他思想转变的契机。 周恩来去武汉后,朱德总司令负责与卫接触,朱德这位辛亥革命老将,赫赫着名总司令,以忠厚长者的风度和仁慈、诚实、谦虚、热情的态度与卫长谈话,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这是令他高兴地接近八路军,改变了对共产党的看法的第二个人。 作为来到延安的“高级”客人,后卫受到了热情的欢迎。 卫以八路军“战地服务团”工作方式,赞扬部队宣传激励和政治思想教育做法,决定学习八路军经验,在自己部队建立这种政治工作组织,增强士兵士气和战斗力。 后来,他请求八路军秘书担任战地记者赵荣声(地下党员),赵在他身边,发挥了帮助卫理政治进步的作用。 卫立煌参观了延安的抗大和其他地方,他看到了抗大乃至整个延安的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平等、互助、团结的同志关系……看着活泼、奋发,十分新鲜、尊敬。 他感染了气氛,发表了演说。 “今后也要和八路军亲密合作,向八路军学习,和八路军一起坚持华北抗战,决不退黄河。 他反对屈服妥协,慌忙退却,反对收复失地。 在卫立煌来到延安之前,经过周恩来、朱德细腻而有耐心的思想工作,思想已经有了共产党、八路军的萌芽,在延安之后,他的思想又进步了一步。

延安之后,卫立煌有很多“罕见”的表现:在西安,他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区副司令官的名义,向十八集团军( 1937年9月11日以后八路军的新号码)批发百万发子弹和手榴弹等军事物资,给予共产党强有力的支援,他研究延安出版的书,研究毛泽东“持久战”, 加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念他大胆地对待和拒绝把有延安抵抗力的学生带到他的部队的蒋介石发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的内战命令。

“照相机在移动”

抗战期间,卫立煌率部向山西、滇西等转战,立赫战功。 史蒂夫是回忆录,卫立煌是国民党军中最有才能的将军,美国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也被称为“常胜将军”,这种荣誉在国民党军人中极为罕见。 但蒋介石对卫国抗战中的表现不满意,他在山西交战时发现与八路军的密切关系,抗战胜利后,借口使他考察欧美,解除了他的兵权。

1947年底,国民党军队在东北反复惨败,蒋介石给在法国的卫立煌打电话,让东北的“讨伐总司令”回国。 卫生不知道该怎么办。 从苏联驻法大使馆发来电报,和中共中央商量,从中央发出比较灵活的复电,让他“用照相机行动”。 他还通过法律左派学生领导人王德昭对中国共产党中央说:“为了尽快结束中国内战,我愿意在自己力量所能及的范围内,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以个人环境关系,绝对保守秘密。”蒋介石本希望通过卫立煌的军事才能和威望拯救东北败势 抗战期间,他保证今后不打共产党,并且秘密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考虑到抗战大局和国共两党的关系,当时中央委婉地传达了防卫,到处都能为人民工作,所以不一定要参加共产党。

卫立煌来到东北后,集中兵力,坚守要点。 不管各地多么着急,蒋介石怎样多次派遣军队,他总是留在原地,拒绝战争,同时集中人心,整修工程。 他的样子好像正在积极准备战斗,非常能遮住耳目。 他常对周围的人说:“共军擅长包围城堡,我们决不能轻举妄动。 只有在那个陷阱里积蓄力量,固守沈阳,等待时局的变化”。 他这种“等待机会”的僵持状况一直持续到辽沈之战开始。

战斗开始后,蒋介石给辽西解除了锦州的包围,卫却借口“沈阳只能自己保护”而没有执行蒋的命令。 同时,部下稳定战斗,不得浪费牺牲,对廖耀湘装甲兵团的燃料弹药供应,不得超过一周,行动缓慢的廖耀湘兵团全部被歼灭。 战后国民党总结辽沉战的失败原因时说:“东北的陷落,是因为根据锦州的失守,沈阳的援兵长期持续,所以没有到达。 沈援不是速递,在于不能立即执行卫立煌的命令”。 卫立煌“李误荣机达13天之久”“古今中外,除非叛乱造成***,否则没有这样无节制的将军”。

在内战中,卫立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不随兵不动,利用其地位产生影响,即使东北高级将军们不能适应蒋介石的战略计划,在战争的关键时期协助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攻击。

“战犯”回归

辽沉战结束后,卫立煌逃往南京,被蒋介石拘留、软禁。 通过内战,魏对蒋完全失去了信心。 魏本不擅长蒋嫡系,征兵多年,没有自己的地盘,自己的军队被拆散,结果还是光司司令官。 与此同时,他发现冷酷的蒋恐惧不久对他不利,准备出国避难。 1949年初,蒋介石被李宗仁、白崇禧追赶退位后,卫立煌逃出南京,隐居香港,但国民党的间谍没有错过他。 194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国民党一级战犯名单,卫立煌名列其中,他叹了口气说“得救了”。 蒋介石曾两次游说去台湾还是出国,但被拒绝了。 卫认真地说:“我是中国人,将来一定要回到新中国,等等再说。” 卫立煌并没有因为自己成为战犯而对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略政策失去信心。 这是因为抗战以来多次与共产党人接触,知道其统一战政策的诚实和伟大。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的可喜日子里,无视国民党间谍的监视,香港向北京发出热情的贺电

北京毛主席:

老师是明智的领导人,人民革命战士取得辉煌胜利以来,全中华人民得到了伟大的领导人,新中国富强有前途,世界欢欣鼓舞,衷心支持。 煌的憧憬振奋着心灵。 看电光。 朱副主席,周总理请代表表示祝贺。

卫立煌

1949年10月3日

从电文中可以看出卫立煌的真挚心情。

1955年3月,卫立煌在中共的热烈欢迎和周密安排下,终于回到大陆,发表了《宣告台湾长袍》的友人书,以尖刻的言辞,蒋介石背叛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卖国图谋荣华,有力地揭露人民排斥鱼肉、异教徒的各种罪恶,呼吁爱国国民党将军起义归来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说明卫立煌的思想转变又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自1938年4月访问延安以来,1955年3月毅然回到祖国,其间过了17年的时间。 近17年来,卫立煌经过反复实践与认识,终于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1960年1月17日零时40分,卫立煌在北京病死,享年64岁。 逝世前担任的职务有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民革中央委员。 回到大陆5年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

爱淘啦励志网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