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32年7月30日下午2点半,第10届奥运会开幕式在美国洛杉矶纪念竞技场举行,仿照古罗马竞技场建成的约10万人的竞技场座无虚席。
入场仪式上,第八代表团中国代表团进入运动场时,会场上所有的华侨都站起来向他们挥手致敬,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喊叫,许多人流泪,他们宣布全世界都来了奥运会、中国人
(中国代表团在第十届奥运会上参加了选手入场仪式)
这是一个很小的队伍,刘长春拿着国旗走在前面,紧随着中国代表团的领导沈嗣良,后来是教练宋君复、留美学生代表刘雪松、旅美教授申国权,以及当时上海西青体育主任的美籍人托平。 实际上,其他3人都来找中国代表团人数过少的场面。
看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巨大代表团队,刘长春心中,拥有四万人口的面包中华大国派出了人数最少的代表团。
2
刘长春,1909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西近郊邻接海岸的小平岛河口村,从小就精神饱满地活动着的他锻炼了脚。
1922年,刘长春13岁,参加当时在关东州举办的中日小学生田径比赛时,竟然以100米11秒400米57秒的好成绩,一举战胜了所有的日本选手,从此获得了“兔脚”的好评。 之后,由于家境贫寒,在中学只读了一年的他去工厂学徒工,但他没有放弃对跑步运动的热情,总是自己练习参加比赛。
1927年,18岁的刘长春在大连中华青年会主办的春季运动会上,又取得了100米11秒的成绩。 同年,他被在大连参加比赛的东北大学足球队的孙庆博选手发现,被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带到沈阳,进入东北大学,第二年被录取为东北大学体育专业的学生。
由于在东北大学刘长春接受了重要培养,学校邀请专家对他进行了规范化训练,进行了艰苦的科学训练,原本擅长短跑的刘长春更加厉害,在后来参加的比赛中很受欢迎。
1929年5月,刘长春参加沈阳举行的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时,一下子打破了100米、200米和400米的短跑全国纪录。 特别是在100米决赛中,创下了10秒8的成绩,而在去年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100米冠军的成绩是10秒8。
同年10月,张学良邀请日本、德国一流选手到沈阳,一场、日、德三国田径赛。 在这场比赛中,刘长春100米的成绩是10秒8,200米,成绩是21秒7,两场比赛分别以弱势输给德国彦根拉维尔选手和雄芝比曼选手获得亚军,但是战胜了日本着名选手阿武、河冈健次、吉冈隆德等人,登上了远东短距离的王座。 这场比赛结束后,张学良将德国田径队长留在东北大学作为田径指导员,对刘长春进行了全面的训练。
1930年4月,在杭州举办的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刘长春独自夺得100米、200米、400米三项冠军,400米的成绩刷新了全国运动会的新记录。 作为表彰,大会的主办国杭州市政府将通往当地陆上竞技场的道路命名为“长春路”。
(1930年刘长春参加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百米决赛)
3
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统治中国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日本想通过奥运会承认世界各国存在伪“满洲国”,刘长春成为他们的目标。 日假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流亡北平的刘长春,宽恕了他高官厚禄,强迫他代表“满洲国”参加奥运会,严词拒绝。
日假见不能强迫,所以产生了不正当的想法。 1932年2月,伪满洲国各大报纸纷纷刊登刘长春等代表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运会的消息,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慨,抗议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面对日伪谣言,刘长春立即发表声明。 “假报报道的,完全是虚构的谎言。 我的良心还在,热血还在流淌,能忘记中国为傀儡国做马牛吗? ’我说。 “我是中华民族炎黄的子孙,没有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运会”
(刘长春在报纸上发表声明)
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匆匆因准备不足而宣布不参加奥运会。 幸运的是,奥运会开幕不到两个月时,全国体育协会董事、东北大学体育专修科主任邓更生领导,张学良个人帮助8000克朗,私立南开大学张伯苓急奥运组委会表示,刘长春和当时在冯庸大学就读的中长距离运动员报名了希魏。
1932年7月1日,在东北大学毕业典礼上,兼任校长一职的张学良亲自宣布:“为了粉碎假阴谋,提高我民族精神,本司令官将把八千银元特派团的毕业生刘长春和于希魏选手、宋君复教授捐献给教练,代表中国出席第十届奥运会。”
消息一出现,立刻惊动大江南北,人们纷纷奔来,“中国必须派人参加奥运会!
(张学良在北平见到刘长春、宋君复、邓更生)
7月3日,宋君复和刘长春抵达上海,受到上海各界的热烈欢迎。 刘长春4日在上海中华体育场接受训练,挤满了游人。 6日,上海体育界和新闻界举行宴会,为他们举行欢迎宴会。 7号,上海的24个团体的2000多人在东亚宾馆刘长春去了。
7月8日上午,中国代表团出发那天,新关码头被数千人欢送的人压垮了。 遗憾的是,在大连的于希韦因为受到日假的严密监视而去不了,这意味着代表中国参加这次奥运会的选手只有刘长春一人。
上午9点半,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华体育协理事长王正廷亲自出席颁旗仪式,并向刘长春致辞。 馀今以诚心,代表中华全国体育协会授旗与君。 你以那种奋斗精神发扬在洛杉矶市奥林匹克竞技场”
刘长春肃立迎旗,郑重回答说:“我这次出席奥运会,受全国同胞的委托,责任重大,应该履行本能。”
(王正廷向刘长春授旗)
上午10点,在送行人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刘长春和宋君搭乘的“威尔逊总统号”邮轮启航,当晚在上海的一家报纸上刊登了漫画,描绘了关云长手持太刀直立船头的场面。 孤帆远影,其背影永远铭刻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
4
“威尔逊总统号”邮轮在海上漂流了20多天,终于在奥运会开幕式的前一天,也就是7月29日到达了洛杉矶。
当然,在这期间,日本人如果不做点小事就不是日本人。
邮轮通过日本神户港时,日本记者问:“这次参加奥运会的是中国还是满洲。” 刘长春说:“我们是中国人,当然代表中国! ’他说
日本人还没有放弃,日本当地体育组织给刘长春发了电报,信封上只写着“奥运会选手队”。 刘长春签字后,电文上写着“威尔逊总统号的满洲国奥运选手,祝你一帆风顺,希望好运来临,大家大获全胜”。 他马上回电报说:“船上只有中国代表,也没有满洲国代表,请回日本。”
7月29日下午4点,“威尔逊总统”终于抵达洛杉矶码头。
刘长春和宋君刚回到船上,已有数百名华侨在那里等着,把他们带到唐人街。 途中,美国警察派出了4辆摩托车带到唐人街。 在那里,无数的华人华侨翘首以待他们的到来。
5
7月31日下午3点,刘长春站在100米短跑的起跑线上,他穿着白下黑的运动裤,意为“白山黑水”,不忘东北沦陷的国敌之仇。
这时刘长春的心中充满了不安和不安。 从国内出发到现在为止的一个多月,他没有进行过正常的训练,加上二十多天的海上漂浮,舟车劳动吨,水土不服,刚到美国的两天他都恢复不了体力。 他的对手们从几周前开始就一个接一个地变成美人进行比赛前的训练。
(刘长春在第十届奥运会比赛现场)
比赛结果出乎意料地,刘长春的最终成绩是11秒1,小组获得第五名,与决赛无缘。
8月2日举行的200米预选赛再现了100米预选的场面,刘长春再次被淘汰。 连续失败使刘长春最终放弃了400米比赛。
在接下来的十天里,刘长春每天在奥林匹克竞技场观战,仔细观察海外优秀选手的一举一动,“为国人制定百年计划”。 认识到“最难的人是否将指导、管理、运动常识合理化、组织化了”
但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刘长春的文字不被重视,不能说是悲哀。
预赛被淘汰,但刘长春受到特别优待。 在8月12日举办的冠军派对上,宋君复的参加也受到了欢迎。 刘长春介绍时,全体与会者起立,与他握手,热烈鼓掌。
奥运会结束后,在洛杉矶召开讨论大会,主题是“九一八”事件。 这是向世界公布“九一八”真相的好机会,应主办方邀请,中国代表团领导人沈嗣良和在华洛杉矶领事拒绝了。 刘长春和宋君复得知后,自愿接受这项任务,两人彻夜发言稿,宋君复演说,首次向世界透露了“九一八”事件的真相。
(刘长春和宋君复在国旗下拍照)
6
1932年8月21日,刘长春乘“库里奇总统号”邮轮回国。 回国后,刘长春的命运充满了摇滚。
1933年,在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刘长春创下了100米短跑10秒7的全国最新记录。
1936年,刘长春再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十一届奥运会。 这是刘长春最不愿意提及的比赛。 这次,南京国民政府派遣了66人的参加队伍,但是像闹剧一样,最终以零记录结束。 这场比赛只不过是国民政府装饰和平的行为,这次比赛不仅要支付费用,选手们也没有准备回国的旅费。
后来刘长春的大腿再次受伤,并且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1937年才告别了自己的竞争生活。
1938年,刘长春移居湖南长沙,当年11月,为应对日寇入侵,南京国民政府当局采取了“坚壁清野”和“焦土抗战”的政策,11月13日凌晨,大火烧毁了整个长沙城,刘长春的房子也被烧毁了。
在那之后的10年间,刘长春很穷,曾经为了在宾馆工作养家而工作,但也曾被日本人逮捕入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刘长春在东北师范大学和大连工科大学(现在大连理工大学)任教。 1979年11月,中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刘长春担任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华全国运动会常务委员会等。
(71岁刘长春仍指导学生培训)
1983年3月25日,刘长春病逝,享年73岁。 当时他的名字在1984年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名单上。
人生的最后一年,刘长春一直怀着去上海看看的愿望。 那一年,他从上海出发,踏上了中国人奥运之旅的第一步。
在1984年7月29日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夺得了金牌,成为中国奥运会金牌第一。 我们记得整整52年前、7月29日,一位中国人抵达洛杉矶,代表整个中华民族首次参加奥运会。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历史的巧合!
7
“现代奥运会之父”顾拜旦有句名言:“参加比胜利更重要”。 这是奥运会的精神内涵。
事实上,刘长春1932年参加奥运会,不仅对本人,对当时的整个中国意义重大,参加的意义远远大于在体育场的成功。
那一刻,他代表中国人第一次站在奥运会的竞技场上,足以读历史书,那一刻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