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世界和平的奥秘隐藏在中国文化中——写在国家节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最接近人类的大规模战争,延长了6年,全世界卷入了61个国家,20亿人以上。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以在美国军舰“密苏里”上签署投降书为标志,宣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
从表面上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胜利,但实际上战争并不是真正的胜利者。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最大灾难是伤亡,所有战争的开放、继续和结束,总是牺牲生命的毁灭和死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国家是最终的失败者,轴心国集团的德国人有1170万人(其中军人超过600万人死亡),日军超过了216万人。 胜利方面联军的胜利也是用鲜血和白骨堆积起来的,苏军有890万人,中国军有148万人,英美两国各有38万人,死亡总数远远超过了1200万人。 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场战争的死伤人数达到了1亿9000万人以上,其中约有6千万人死亡(平民2730万人死亡)。
人的生命伤亡真的是最直接、最直观的损失,但战争带来的潜在损失和影响无法用数量等来衡量。 无论是攻击方面还是防御方面,都要打破现有的国家运营和社会管理机制,把整个国家系统变成战争服务的机器。 一个国家成为战争机器,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的发展将受到不可估量的影响。 战争结束后,无论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要花相当长的时间重建秩序,治疗创伤,恢复常态。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说,战争是最典型的“负和”博弈。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蕴藏着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伟大思想和智慧。 古语说“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一个国家穷兵黩武,四处开战,最终国力枯竭,民生凋亡,生灵涂炭,国家破坏家园,但是,一个国家忘记战争威胁,失去战争警惕,放松战争准备,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选择。 常见的原因是“人无害,虎伤人心”。 军备和防卫是任何国家都不懈的重大责任。
最好的战备是积极防御,最好的积极防御是《孙子兵法》中的名言“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计谋,也是战略和战备思考。 在具体战争中,试图以最小损失达到目的。 这个损失首先是我方的,进一步扩大可以使双方的损失最小化。 最好的结果是双方都没有损失,以“不战”的形式达到战争的目标。 从战略和战略思考看,“不战而屈人之兵”重视国家整体防御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强大的战备力量形成威慑力和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每场战争的发生似乎都有各种各样的导火线,最根本的来源是潜藏在人心深处的贪婪、愤怒、执着。 “以止戈为武”,中国汉字对武力、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解释。 因此,要持续获得维护和平的力量,就必须在博大而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方法。 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意义是“忠恕之道”,“推动自己与人”的思想不仅适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在国与国之间扩展,相互尊重、互利、和平相处,战争的威胁就会减弱很多。
中国道家思想的根源是“天人一人”,每个“人”要达到生命的最佳状态,就必须把自己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符合天地四时的节奏和万物规律。 这个“人”对全人类来说都可以。 全人类必须形成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用整体的思考来处理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有了这种排除种族、国家、阶级、阶层的共同体理念,人类在处理和平与发展问题上将达到更高的境界。 “天上很有道德”,牺牲死亡的战争显然不是人类最合理、最有利的选择。
中国的大乘佛教思想也蕴藏着深厚而丰富的和平思想。 大乘佛教首先有“一切都是父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大慈悲观,这种慈悲观更加深刻,是博大的“平等、博爱”思想。 佛教的修行是重视“明心见性”,指导智慧,用各种修行方法消除人心中的贪婪。 佛教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所有佛、所有佛的世界,无战争、疾病、仇恨、痛苦的极乐世界,这样完美的世界,也是全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
(文字原创作品、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