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编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具有不断“断裂”的文明。 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过去,同样也是我们展望未来的宝库。 因为文化是我们的“根”。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号角”已经响起。 教育能从传统文化中吸收什么养分,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是许多学校在实践过程中深感困惑的地方。 顾明远认为,立足于现在,立足于时代特色,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正确途径。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顾明远先生的母校,在“人民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讨会上,我们幸运地邀请了顾先生,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享了他的见解。
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报告。 报告回顾了近五年我国取得的成就,规划了未来发展的蓝图。 要实现中国的梦想,我们必须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用15年的时间,到本世纪中叶使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报告提出,主张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过去在很多场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深,学习和把握其中各种思想精华,对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非常有益的。
1
2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认为这个重要的意思是不言而喻的,总之从这些方面可以理解的。
第一,中华的优良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 它是中国人的基因,是中国人的根和灵魂,它永远在我们的血液中流动。 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优良传统文化,这个民族也不再存在了。 世界四大文明包括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仅中国文明已经持续了五千多年。 我们的“根”,是因为我们的遗传基因被继承下来,其他三种文明全部被中断,即所谓的“文化的断绝”。 文化是民族的根本。
第二,中华的优良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培育民族精神的源泉。
如何培养我们的学生,培养我们的下一代民族精神应该继承中华优秀的文化。 它凝聚了13亿人民坚守理想信念、建设美丽房子的无限力量。 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无论在国家发达的时期还是民族面临困难的时期,都发挥了凝聚中华民族整体艰苦奋斗的无限力量。 我们想起抗日战争时期,不仅是国内的中国人,包括海外的中国人在内,都是支持抗日的力量,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源泉。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 教育首先要培养人才。 正如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学习追求教人真理的千学万学,学会成为真人。 “中国的教育,就是培养中国人,培养有中华文化精神的人。 要优先德育,就必须继承中华优秀文化。 《论语》多次强调培养君子。 “君子”不仅指知识,也指讲“仁”、讲“礼”、高尚的人品。 有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就是“小人”。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的第一卷中写道:“才能者,德资也是德者,才帅也是。 “德胜才叫君子,胜德叫小人。 ’有才能也好,有知识也好,没德就是小人。 “君子以为挟才是善,小人认为挟才是恶。 挟持才是好人,好人都继续,挟持才是坏人,坏人都继续”也就是说,你有才能,用来做好事,哪里都能做好事,用才能做坏事,就没有坏事。
第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内容,是基于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发展。 在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时,我们更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重要性,巩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过去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来强调强化“文化自信”,谈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非常重要。 因为文化渗透到人的心和血脉,很难在深层次上发生变化。
第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提供了巨大动力。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那时到十九世纪,中华民族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压迫,我们落后了。 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山”,中国人民经历了崛起的改革开放约40年,我们成为了富翁,但我们走向强国,再过30年,我们就会变强。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想的巨大动力。
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只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丰富的文化堆积起来,才能使我们迅速崛起。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要让青少年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了解我们的基本国情,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建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现代化建设要继承我们的历史,根据优良的传统文化建设我们的国家。
2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华传统文化深厚,源远流长。 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但是有基本精神,它是民族文化最深、最积极的核心,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动力,包括思想、意识、价值观、思想等,我们称之为中华美德。
文化有很多层面,物质层面包括我们的建筑等制度文化,比如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还有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我们看不见的,不能接触的,但是由于我们的古典着作中出现了精神文化,所以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这种基本精神是最核心、最深层次的,包括我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思想,以及我们民族的心理,这都是深层次的精神文化。
我个人明白中华美德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天人合一。
杜威曾经说过“西方文化征服世界,征服自然,东方文化与自然融合”。 李大钊也说“东洋文化是“自然支配人类”,西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 古代的各派对“天人合一”理解不同,解释不同,基本上是指天人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的统一。 中国人常用天道说明人道。
二是自己强壮、健壮。
《易·从佩传》说:“天行者健,君子以自己的坚强不懈”。 “自我强化不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孔子说“三军帅,匹夫不可夺志”,这是一种顽强不屈、不断进取、自力更生、团结奋斗的精神。 “大禹治水”“精卫填埋”“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最近,网上有一篇5年级学生对“愚公移山”的话提出了疑问,认为那是不科学的文章。 这个孩子在网上说为什么主人公的家人不能从山上搬下来住,有人赞成这种说法。
我认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宝贵的。 过去老师学到了什么,现在学生应该独立思考和赞扬。 但是,教师需要指导。 “愚公移山”是艺术作品,是神话故事,不能用现代科学思考分析艺术作品。 否则,“愚公移山”等中国古典神话故事是站不住脚的。
在教育方面,学生是主体,但不是说教师不能主导。 艺术是艺术的思维,科学是科学的思维,分析科学的思维,不要要求艺术的思维。 “愚公移山”是神话,是艺术作品,其表现的精神应该由我们继承,而不是其方法。 教师应该发挥诱导的作用。 因为我们中小学的教科书里有很多神话故事,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强和团结心的精神。
第三个是和尚。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谐,主张“与和不同”。 朱熹把“中庸”视为世界根本法则、人类最高道德。 《国语郑语》说:“不像真正的生物”。 不同的东西在一起才会发展,同样的东西在一起就会互相排斥,不会发展。 像我们的合唱团一样,有高音、低音、中音的话就会变成美妙的和声。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如此。 中国人顾全大局,注重和谐,追求稳定,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现在我们国家的外交政策重视“和平不同”。 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富裕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 周恩来总理曾在印尼“万隆会议”上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并不和谐,而是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我们现在可以团结这么多世界各国的朋友。 为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
第四,矢志爱国。
爱国,是中国人最重视、最崇高的道德品质。 中国人把国家和国家合为一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国的格言,也是中国的美德。 “大学”中说“修身、整家、治国、平天下”。 为什么读书是为国家服务。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记述的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先天下的忧愁与忧愁,后天下的喜悦与喜悦”的爱国思想。
第五,敬老爱幼儿。
“父慈子孝、兄弟恭、夫敬妇随”是中国人维护家庭和平的伦理道德。 “孝”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从孝父母到爱他人,“老吾老与人之老、幼吾幼与人之幼”是中国人的重要美德。 兄弟恭夫敬妇是中国人维护家庭和平与秩序的责任。 这些是中国人的重要美德。
第六,诚信。
“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华的美德。 古人说:“人站着,信,知,勇也”。 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 孔子曰:“吾日反我身,人求不忠? 和朋友交往,你不相信吗? 不习惯吗? ’这一切都以诚信为本。 我们每天都必须考虑我们所做的是否诚实,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 在这里讲的是着名的故事,春秋战国时代,吴国的儿子季子佩剑经过许国,许国君羡慕他的宝剑,但说不清楚。 季子决定回国的时候给了他,他回来的时候,小徐已经去世了。 季子打算把剑挂在他的墓上赠送。 这就是古人的真诚精神。
第七,勤俭。
《左传》中说“民生勤劳,勤劳不可或缺”的墨子也说“俭约为昌,淫佞为亡”。 现代社会也必须勤奋节俭。 勤劳生产财产,节省资源。 地球资源有限,勤俭节约也能为我们的后代着想,使人类持续发展。 以色列位于沙漠,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还不及以色列,国民浪费水资源的情况依然严峻。 我在学生时代,老师说我们国家土地丰富,后来才知道我们国家的资源非常贫穷,所以今天也要勤奋节俭。
第八,珍惜自己。
朱熹说,“慎一”是指即使别人不知道也要自己遵守道德规范,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自爱”是指一个人尊重自己的人格,不自暴自弃。 谨慎自爱是人修养的最高境界。 “不要施舍于自己不想要的事情”这句话被国际各种各样的会议广泛引用,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慎一”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中华民族创造五千多年的文化,也包括中国共产党向中国人民寻求解放的革命文化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形成的文化,我们今天应该在这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这三个方面。 比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二弹一星精神等,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我们现在讲“国学”,总是讲古典、典籍的文化,其实自然科学也有很多发明、很多传统。 今年是徐霞客诞辰400周年,他是中国非常博学的地质学家,他画的广西溶洞。 现在我们考察的是他当时所考察的样子,这种精神也值得继承。 此外,古代自然科学领域的文化包括汉族文化,也包括少数民族文化。 我们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多91%,少数民族人口多8%,少数是我们中华大家庭的一员。
3
开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和创造。
习近平表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复古,而是盲目排外,要辩证取舍,提倡新因素,排除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 因此,我们必须在“传统文化”中加入“优秀”一词。 传统文化毕竟是过去的文化,其中有些糟粕和落后于时代,有些内容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如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轻视劳动等。 因此,教育必须选择传统文化。
我认为教育的文化功能,一个是选择性的功能,一个是创造性的功能,另一个是说明性的功能。 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带来了,还有选择和说明。 创造就是结合时代特征提出新的东西。 中国是一个重视“忠”和“孝”的国家,曾经忠于帝王君主,今天忠于祖国,必须忠于人民以前是愚孝,“有父母,不远行”的孩子必须在父母身边。 现在主要感谢父母的教养,以事业和工作成果报答父母。 每个人都学会了对父母的爱,说“好好回家看看”。
其次,开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必要以课堂教育为中心,采取不同的做法。
由于我们的教材中充斥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特别是语文、历史教材中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有所增加,我们应该好好运用这些教材内容,配合教学指导学生阅读古典着作。 学校要把课程和教材结合起来,让学生多读经典着作。
语文、历史以外的课程也可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素,如音乐、舞蹈、美术、体育,自然科学课程也可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例如,在地理课上,可以讲述徐霞客、数学课上的“九章算数”、圆周率等。 课程设计可以增加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开设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校本课程。 我认为开设这些课程不需要一切追求,根据当地的特征和学校的条件,有什么事情的话什么都不需要开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少数民族校本课程可结合少数民族特色开发。
第三,课外活动也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业条件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旅行。 2016年,国家11部委发表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修旅行的意见》。 我认为研究旅行也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方法。 学校可以带学生去博物馆和文化馆,在旅游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应该把研修旅行作为课程来组织,不能因为组织活动有风险而呛人。 我们从培养学生的观点来看,要做对孩子有益的事情,但也要做细致的事情。 例如,在研修旅行中,教师必须先找路,安排。 认真做的话,可以避免一些安全问题。 学生在旅行中访问名胜古迹,讲述历史故事,他们更加形象生动地接受教育。
最后,要进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注重其基本精神,避免形式主义。
有的学校进行所谓的“国学教育”,让学生穿汉服,戴官帽,摇摇头读《三字经》,我看到它很不舒服。 因为你可以表演,如果把它当作课程的话,我觉得很不合适。 在此之前的报纸中,也报道了某学校进行“孝”的教育,全校的孩子们在操场上洗母亲的脚。 洗脚本是个人私事,年轻的母亲也不能不用孩子洗脚,对吧? 报纸还公开了操场上的孩子正在给母亲洗脚。 中国人的传统教育中有“雅”字很重要。 这种行为太难看了,我看起来很不舒服。 这都是形式主义的。
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形式主义,要重视精神本质,我认为当今时代是全球时代、开放时代、创新时代。 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当今时代的特点。 要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开朗、创新精神的人。 不是唯一培养诺诺诺的老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