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
注释:由于快速发展而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以失败告终。
造句:对于学习,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应该按规则渐进,一步一步地留下足迹。
故事:从前,有农民不喜欢田里的苗长得慢,每天都观察苗的成长。 有一天,他有了一个机会,想出了使苗长得快的方法。 于是农夫走到田里,把一棵一棵的苗往上拔,留在土里的一小部分。 晚上,这个农民得意地对儿子说:“今天我把禾本科的苗都长大了。” 儿子听了觉得有点不对劲。 第二天,他到田里一看,稻苗都枯萎了。
百发百中
注释:原本指射箭射得很好。 后来一个人的技术熟练,工作十分自信。
造文:他是我国国家射击队中着名的射手之一,每场比赛百发百中,无虚发。
故事:春秋时代,楚国有射箭名手培育基,他不能在百步之外射出一厘米宽的柳叶,甚至能射出哪一片叶子。 大家都称赞他的箭法入神了。 楚国的另一个神矢手潘党不服,要和养由基比较。 潘党射了几支箭,都射中了靶心。 养由基慌慌张张地拉弓,射中百步之外的叶子中心,连发几支箭,全部射中。 潘党看了,钦佩地说:“真正的弓箭手,百发百中啊”。
井底之蛙
评论:坐在井底的青蛙比喻只能看见小天空、见识浅薄的人们。
造文:他知道的不多,自己却这么想,简直就是井底之蛙。
故事:青蛙住在井底。 不仅整天在井底游泳,还爬上井壁的砖洞睡觉。 有时抬头,能看到圆圆的天空,觉得这样的生活很舒适,这个井底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一天,一只大海龟来看望青蛙。 青蛙问海龟:“朋友,你住在井里吗?。 ’问道。 海龟说:“不,我住在海里。 ’青蛙从来没有见过海,所以说:“海上井很大吗? ’海龟听了,肚子都疼了。
程门立雪
注释:指尊敬的老师。 形容学生尊敬老师,真诚学习。
造文:为了拜师,他模仿古人的《程门立雪》故事,站在老师面前,终于成功了。
故事:过去有一个叫杨时的书生,学习很勤奋。 一年冬天,他和同学一起拜访名人程颐。 来到程颐家门前,小书儿告诉他们程颐是午休。 杨时对游醋说:“不要唤醒老师,好好睡一觉”,他们俩就悄悄地站在院子里等着。 天气很冷,还下起了鹅毛大雪。 程颐醒来,发现院子里站着两个“雪人”。 问了原因后,程颐被他们的向学心、敬师的精神所感动,接受了他们两个人作为自己的学生。
东施效颧骨
评论:比喻胡乱模仿,效果相反。 不问情况而做不合理的事情,比喻结果与愿望不同。
造句:在学习方法上,情况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也不同,一定要注意颧骨。
故事:西施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 她走在路上,突然感到胸口疼痛,用手捂住胸口,皱着眉头继续走在路上。 该村有一个叫东施的丑女,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漂亮,学习她的动作,捂着胸,皱眉走路,非常自豪。 可是村里的人一看见,就避开她,不要说欣赏她的话。 东施本来就很丑,皱着眉就更丑了。
对牛弹琴
评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讲内行。
造句:他是个蛮横的人,从不讲理。 你给他讲道理,就是给牛弹琴。
故事:东汉时,一个叫牟融的人经常研究佛经。 有一次,他向不读佛经的人宣传佛经,却受到他们的谴责。 牟融对他们说:“公明仪是有名的琴师。 有一天,他对牛弹了一首高雅的曲子,牛却漠不关心。 他又会弹蚊子和小牛的叫声,完全不是曲调,牛听起来很有精神。”他用这个故事向不认识佛经的人解释佛经,真是徒劳无益。
囫囵吞枣
注释:比喻理解事物时粗略模糊,学习时不清楚知识。
造句:这些知识必须理解才能通过测试。 吞枣,知半解,考试很难及格。
故事:从前,有个医生经过一个小村庄。 在大树下乘凉的人们都围上来,向医生询问健身的学问。 医生说:“热的时候吃很多水果,但要注意各种水果的作用不同。 例如,梨对牙齿有好处,对脾脏有坏处,但枣反过来”。 这时,有人说“吃梨嚼也吃不下,不行”。说完后,另一个人说“就像你说的那样,吃枣,只能囫囵吞枣”。大家听了都笑了。
邯郸学步
评论:学习人走路的姿势。 即使不能模仿话题,但忘了自己能做到。
造文:他学下棋,后来看了围棋又学围棋。 现在是邯郸学步,同样不精通。
故事:战国时代,燕国有个虚荣心的年轻人,赵国邯郸的人听说走路姿势很漂亮,决定学习。 他到了邯郸,看到街上很多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很快就跟在这个人后面,很快就跟在那个人后面跑,模仿了人的走路方式。 过了一会儿,他不仅记不住邯郸走路的姿势,连自己是怎么走路的都忘了。 最后,他只好爬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