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都是有叛道思想的大家,苏轼和程颐的区别,主要是他们认为不近人情,引起冤屈,形成了罗蜀党的争斗。 苏轼在政治上着重反对佛教、道教,其“子思论”、“荀卿论”、“韩非论”、“韩愈论”都谴责老、庄“轻视天下万物之术”,法家“勇敢残忍无疑”、“秦不祭,天下毒”。
苏辙认为儒道是治国各有所得。 “汉文取老子所长去,以其天下富裕汉武取儒者损失使用,是天下弊病。
苏轼批判佛道对治国的危害,政治观点过激,表现出政治家的风格。
《宋史苏轼传》评苏轼在政治史、思想史、史学史、文化史、艺术史上取得卓越成就,永垂不朽。 苏轼一生心在天下,心高气傲,光明磊落,人正正,决不阿附,阳奉阴违反。
这招致嫉妒是不可避免的,经常被小人诽谤,人生终究是寂寞的,无法发挥推动历史进程的伟大野心。 这也是中国历史可悲的一面,体现了黑暗的一角。
苏轼任湖州知事不久就演奏了《湖州谢志》,抱怨说:“愚蠢不及时,难以跟上新的进步”、“老不生事,或者可以牧养小民”。
以前担任徐州县,中原向徐州管理井,人民安泰。 很快调到偏僻荒凉的湖州去,不免令人不快。 这些话嫉妒他的权臣,监视检阅何大正、检阅中丞李定、检阅舒亚和国子博士李宜之,弹劾信,指责:“愚弄朝廷,傲慢,诋毁新法”,“隐瞒祸患的心,辱骂圣上”等。
列出的犯罪证上,刻有苏轼信奉者的诗集《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全集》中描绘了徐州的《山村五绝》。 宋神宗因新法实施无力,冲动地御史台回苏轼审查。
《山村五绝》原是咏徐州乡村生活风俗的诗作,客观评价了新法,但没有人身攻击。 审问时,首相王圭诉说“不是大臣”。 证据是苏轼“根据九泉没有曲,这个世界只知道启龙”的诗句,对神宗说“陛下飞龙在天上,但轼要求地下启龙,不是大臣”。
0
甚至神宗苏轼只是歌吟梭,诸葛亮也不叫“卧龙”吧?
宋神宗并不坏,他佩服苏轼的才能,祖母光献太皇太后竭力保护苏轼,心中没有迫害的企图。
但小人得势,诽谤言论盖天盖地,神宗也守不住苏轼。 这些小人不是普通的小人,而是“文化小人”,特别令人恶心。 舒亶揭发苏轼时,推荐他的恩人也揭发了。 罪名是“无须须”。
李定因为母亲的丧失而被苏轼的讽刺和朝野骂,苏轼的出身坚持“草野垢便宜”,“文辞不合理,但足以鼓励流俗”等,只有嫉妒贤的嫉妒力。
当时有名的科学家沉默,因嫉妒而陷害苏轼,手段还在揭露苏轼的诗词讽刺朝廷。 沈含得知王安石与苏轼政见不同,一帆风顺。 他和苏轼是好朋友,揭露的诗句是苏轼和他分手时作为纪念的。
天地良识,这可太过分了。 但王安石毕竟是一代政治家、文学家,重视沈括,而沈括则被称为“不近人的小人”。
1079年7月,苏轼被湖州州长逮捕。 苏轼无罪,不承认有罪,下手的人拷问逼供。 他在杭州县里考察钱塘潮时,吟诵潮汐儿的《吴儿成长狎涛渊》也受到圣上兴水利工程的谴责。
另一首诗《道旁若李》说他不受皇帝重用,神宗轻信叛徒。
当时,光献太皇太后生命垂危,神宗想赦免天下,说“苏轼一个人就够了”。 王安石的亲弟弟也为苏轼求情,说:“自古以来大度的你,用语言不是罪人”。 王安石与“三苏”矛盾,王安石是一个风度君子,从未逼苏轼死亡。 平民似乎说“最好惹君子,最好惹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