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用瓷器,特别是釉色的表现很棒。 看了那些形容,和瓷器对比起来,感觉很奇怪。 这次先谈宋代名窑。 是定窑、钱窑、汝窑、哥窑、官窑这种釉色的形容。
一、定窑
你最好先定个窑。 窑以其刻、画、印花白瓷着称,此外,黑、紫、绿釉等也非常强。
窑里的白釉常被称为“乳白”和“齿白”。 我们高中的历史书上看到的那个婴儿的枕头是定窑白瓷的作品。 定窑的紫(降)釉相对较少(特别是画金花十分珍贵),颜色与紫葡萄相似,明人项京的“历代名瓷器图鉴”中写着“腐烂的紫晶像成熟的葡萄一样清澈”“紫若茄苞”。
△宋定窑白釉儿枕(故宫博物馆藏)
△宋定窑降(紫)釉莳绘盘(日本东晋国立博物馆藏)
二、窑
釉色中含有微量氧化铜,瓷器呈紫红色釉,是瓷器发展史上的突破。 其釉色被称为“海棠红”、“玫瑰紫”、“丁香紫”。
独特的乳光现象,古人吟诵着钧瓷之美,成了“夕阳紫翠忽成岚”。
△宋钱窑玫瑰紫釉葵花式植盆(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三、汝窑
咦,汝瓷汝瓷「有富万贯,非汝瓷一枚」。 流传后世的汝窑作品那么少。 如果全世界有机会举办汝瓷展就好了。
汝瓷淡蓝色基本色调,略深一点,略浅一点。 宋《咸淳起居注》中表现为“天青”的明人“归天集”在认为汝釉色“雨过天晴”的高浓“尊生八笺”中写着“其色为蛋白,汁厚如脂身……(蛋白的后代被解释为鸭蛋白的蓝色)”的清代“南窑笔记本”中写着“深淡的月亮和白色的月亮2
△宋汝窑天青釉瓶(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财团藏)
△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故宫博物院藏)
四、哥窑
在哥窑搪瓷面上,像冰一样裂开,像细碎的碎片一样重叠,裂缝之间夹杂着黄、红的裂纹,因此这个裂纹被称为“金线铁线”和“鳗鱼血纹”。
△宋哥窑乳钉五足洗(上海博物馆藏)
五、官窑
南宋官窑釉色以粉青、米黄为主流,另有青绿、灰青等。 古文中形容青中闪黄,青竹尚未黄熟的青黄美词有“苍筠( láng )”一字,如“易·说卦”为“苍筠竹”。
宋官窑米黄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