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朝阳里社区老人食堂。 天津日报记者吴迪摄说:“上节课,我学会了如何用微信、支付宝来付款。 这几天大家的练习怎么样?我们可以在小区的门口买蔬菜刷手机……今天,我要讲讲用微信传达照片的方法……11月21日上午,进入西青区大寺町博文苑社区老年学校,老师向社区老人说明如何使用智能手机 窗外正在下雨,班里20多位老年人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学生中有近70岁的陈姨妈和她女儿韦青。
对年轻的韦青来说,使用智能手机相当熟练。 “今天正好有时间,想和妈妈一起来上课,顺便成为志愿者,和老人们一起练习”在课堂上,老人们聚集在一起兴奋地分享智能手机的使用体会,看到妈妈也很着迷,就让大家看到自己用手机拍摄的家庭幸福,坐在最后一排
“全家一起去,一起去天津! ’700公里是河南老家到天津的距离。 一个是自己从小就成长起来,充满无限的回忆和爱情的城市,一个是自己学习、创业、结婚、生育、预见未来幸福的城市。 3年前,韦青只用了10分钟,就决定带着年老的父母和一直在父母身边的儿子,把“家”从河南搬到天津。
故土难以离开,出发前的最后一夜,陈姨妈在床上翻身:天津是繁华的大城市,但一岁多的孙子也终于能够与父母团聚。 大城市说入园困难,孩子家附近有适当的幼儿园吗? 在河南这个小镇生活了60多年,能适应大城市的新生活吗? 那天晚上,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脑海里。 我可能看到了她的迷惑。 第二天,在河南飞往天津的航班上,韦青紧握着母亲的手说:“只要有家人就很幸福。” 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睛,陈姨妈点了点头。 “以后家里就有我们了,加油吧! ’他说
幸福源于奋斗。 奋斗的道路需要热情,坚定的执着,无忧无虑。
变得幸福,不再有乡愁。 社区无法享受学习资源
三年前来天津接老人们的时候,韦青最大的担心就是热闹的父母是否会融入天津这个城市。 幸好,刚来天津的时候,又找房子又带孩子,老人们的生活就“被埋”。 每天下班回家后,能吃妈妈做的菜,韦青的心变得温暖了。 “那个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父母喜欢上天津,在这里幸福地度过。”
来天津不久,陈姨妈就在小区宣传栏里看到了社区老年学校的招生通知。 回家和韦父商量后,两人立即报名参加社区。 从那以后,每周去社区“学校”,成为老夫妇来后养成的新习惯。
近年来天津实施老年人教育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计划,推进老年人教育四级学校体系建设,根据市、区二级老年人大学,加大强街(镇)和社区(村)老年人教育体系,到2018年底,我市老年人参加教育活动人数达87.5万人 目前老年人不离开社区就能享受教育资源。
“插花、养生、唱歌、跳舞、书法、绘画……这里的课程很充实,在这里的“手机教室”学习到了用手机购物。 前几天是“双11”,在网上“抢”了湿纸巾”11月21日下课后,陈姨妈大声向来咨询的“新学生”介绍了社区老年学校的课程。 “现在社会发展太快了,我们老年人要多学习。 应该结合时代的节奏,做一个快乐时尚的老太太”
她的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的确,在这里学的两年里,陈大婶的老夫妇交了很多新朋友。 随着笑容的增加,两人心中的乡愁也渐渐淡薄。
公园多了,费用减少了——孩子的入园有了更好的选择
让家人更开心的是去年和3岁的孙子到了入园年龄,几乎毫不费力地申请了民办幼儿园。 幼儿园在韦青住的小区的楼下,从陈阿姨家开车也不到10分钟。 “和谐的幼儿园很漂亮,课程内容也很丰富。 因为是一般的幼儿园,所以每月的费用只花1100元”申请成功的日子,回家后韦青兴奋地和家里的老人“报告”。 “孩子入园后,我们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你们赶上了美好的时光,不要想什么,甩开胳膊努力吧。”那天,在家人的餐桌上,韦小姐这样对韦青夫妇说。
这三年来,韦青一直在奋斗,她创办的人力资源公司逐渐走上了轨道。 像她这样热心的人无所顾忌地为了“卷起袖子努力”,天津为了这条街的“一老一小”而奋斗。
现在,陈姨妈每天最开心的是傍晚站在漂亮的幼儿园门口,等待放学。 在回家的路上,和她温和地分享了在公园里一天快乐的生活。 在她心里,小孙子能进这么好的幼儿园,真是太幸福了。
环顾全市,天津已连续11年将学前教育列入全市20项民心工程。 自2010年全国率先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新扩建了000多所幼儿园,学位新增至10万多所。 今年以来,我市累计完成了439个建设项目,获得了新的6万学位,幼儿园儿童增加了约4万人,有效缓解了“入园难”。 天津坚持政府主导,公开民营化方向。 许多硬件和软件优秀的普通民办幼儿园为津城儿童的入园提供了许多选择。 目前,全市公立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幼儿园儿童比例基本占50%。 适龄儿童可以选择公营园,也可以选择民办园,特别是一般的民办园。
幸福多了,忧虑少了——生命中有尊严老了
今年上半年,有一次体检,韦先生检测出一些身体指标不合格。 经过治疗后康复了,这使老夫妇也思考了未来的“养老”问题。 “我们的年龄越来越大了,真的有一天身体出了什么问题,我们不想“麻烦”。 现在的你们很辛苦,工作和孩子都很忙。 你爸爸和我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养老方法。 ”在一家人的聚餐中,陈大婶在餐桌上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韦青夫妇。 从此,她和韦先生无意识地关心天津的养老工作。
“天津首先在全国制定养老服务地方法规,建立养老床综合责任保险,探索“网络+养老服务”模式”“天津市财政累计补贴资金13.4亿元,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推进老年日中护理中心社会化运营,养老机构362家, 建设养老床6.6万张,老年日中护理中心1301处;“2019年天津新建养老机构28家,新建护理中心109家,老人食堂469家,其次要实现全市城镇级全权复盖”;“天津97%养老机构要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基本以家庭为基础,建立依靠社区、补充机构、医疗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天津致力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通过媒体报道,均向陈姨妈转发家庭微信群。 “今后的选择会更多,年龄会变大,最想要的事情就是孩子们快乐,相信自己也能在生命中有尊严地变老一点,”陈姨妈说。
年老养大,幼小养大——老年人有幸福的晚年,孩子有幸福的童年,奋斗中的韦青们当然消除了“忧虑”。
11月26日是和平和4岁的生日。 那天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前,想起了每年的白天和夜晚,大家感慨万千。
“天津真是个开放包容的城市,天津也是个温暖的城市。 作为天津人,我很幸福。 ”韦父说。。
“是的,今天很幸福! ’陈姨妈带着河南口音的“天津语”,嘲笑桌上的人……
资料来源:天津日报
审校:王与编辑: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