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鲜艳华丽的少数民族服装,只存在于晚会的舞台、景点、新闻广播中。
文尼洋
打开电视,听到正好是“五十六民族,五十六枝花”的古典歌词,应该会想起与之相伴的歌舞场面吧
那不仅仅是象征性的比喻,其具体性的灵感可能来源于像花一样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
虽然是,但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这些服装在生活中很少见,通常只出现在少数固定场所。
为什么这些少数民族穿得这么华丽?
朴素粗野的民族服饰
其实,当今的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穿华丽的民族服装。
类似汉族,他们更加热爱符合现代生活节奏的现代时尚,在一些大城市尤其如此。 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州都南宁市一样,壮族占常住人口的一半,其街头和汉族居住区无明显差异。
▍广西壮族自治区州都南宁街
脱掉头顶的帽子,一般人也不一定把维吾尔族的大叔和江苏农村汉族的大叔分开。
尽管少数传统民族服饰仍然保留在相对完整的地区,当地居民穿的民族服饰却完全不色彩鲜艳。
▍四川藏区居民日常服装
▍蒙古族牧民的日常服装
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华丽的民族服装,旅游业员工大半都穿着他们的工作服,当然,也许是汉族游客在拍照。
是现代化的冲击,让少数民族抛弃华丽的传统服装?
相反,几十年前,大多数少数民族的日常服装比今天朴素多了。
素色棉麻和毛皮是民族服装的主要原料,多用于树皮和草绳,如今占据了高对比色盘子,从头到脚反射性质的民族服装很少见。
▍1957年维吾尔族大众库班大叔的服装
▍年老照片蒙古族穿着
▍民国时期四川木里地区藏族民众服装
00010000~1930年代云南白苗女性
▍1941年四川嘉山寨羌族男性服装
▍民国时期白马藏族百褶衣
▍赫哲族早期鱼皮衣
▍民国时期哈尼族树皮衣
住在南方热带地区,一些民族男性穿着可以称之为“服装”的服装。
20世纪50年代一些南方民族地区的社会调查资料有这样的记录
......男女整天赤脚,从未穿过鞋袜 .....
……平时上半身赤裸,下半身只是遮着害羞……
......披上毛毯,不穿裤子,只用勺子形状的树和铜片遮住生殖器……
......民族穿衣服近几十年……
这些表达方式在一些早期历史影像中也可以验证
▍20世纪初,怒江地区的独龙族男性穿着
00016000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6
▍上世纪50年代的民族调查中拍摄的海南三星黎族的男性穿着
▍年前世纪五十年代钱族村寨里的土着居民穿着
那么,这种朴素粗野的少数民族服饰,是如何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华丽多彩的姿态的呢?
添加要素,便于识别
其实,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民族服饰,是50年代中国共产党系统地开始民族调查和民族识别后逐渐形成的概念。
年轻的时候,大众对中国国内不同民族具体形象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五族共和”框架内。 不仅略知藏族、蒙古族、满族等几个主要民族的形象和服装,对南方各民族的认知基本上给人一种粗略的“百苗”印象。
0▍民国时代中南银行发行的身穿民族服装的满、汉、藏、回(指伊斯兰民族),印有蒙五族女性面部的纸币
50年代,民族地区社会生活状况调查开始后,许多边疆土着人民的日常服装状况首次被学者系统地记录下来。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部分民族地区社会调查资料
这些资料中记录的民族服饰还呈现出朴素粗暴的特征,民族差异也不那么明显。
但是,随着民族识别工作的不断推进,定义不同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成为重要的需求,你必须属于少数民族,具有其文化特征。 你最好直接戴上那个。
因此,各民族自愿或被动地将特定民族的视觉符号体现在他们的传统服装中。
住在甘川边界地区的白马人被认定为藏族后,传统服装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典型藏族服装要素。
0000230230000民国时代穿着和汉族没什么区别的北京回族,是出于民族认可的心理,89年代以后开始穿民族服装。 但是,在服装上也有一些革新,觉得穿围巾很麻烦的回族女性,灵活地穿着属于男性的白帽子。
▍图片来源:郭建平主编,《北京回族服装文化研究》2013
当然,有些民族服饰,考虑到他们过着社会主义幸福的生活,以传统的风格艺术设计变得越来越浓厚。
每次认定少数民族,他们都穿着民族服装的形象,被参加民族地区调查的美术相关人员精心描绘,使纸张飞舞,进入了大众传播的视野。
000260000027400000020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
000300000年1999年发行的民族大团结邮票中的一套标准民族服装形象
但是,当时确立的民族服装,虽然少数民族年轻时日常服装的“增色”已不少,但还没有达到今天民族服装的明亮程度。
000310000年1981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各族》部分民族服饰的造型分别为壮族、羌族、京族、独龙族
少数民族服装的最终华丽,必须在等待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之后。
登上舞台多彩
与今天相比,40年前完成民族识别的民族服装,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还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穿上身。
▍年军队穿便服哈萨克服的男人
脚穿塑料凉鞋和黄橡皮鞋的京族人民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随着民族地区与外界交流的不断增加,少数民族大多不是为日常服装手工制作传统民族服装,而是选择购买方便简洁实用的现代服装,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他们也多穿着买的衣服。
迄今为止,除了一些生态环境极为特殊、自己文化连续性强的民族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完全改变了现代服装,传统民族服装完全丧失了基本的实用功能。
▍更适应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西藏服装,可能是目前国内少数还在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发挥实用功能的民族服装之一
民族服装的意义收缩到文艺公演等对外展示的场所,这种定位对服装的民族认知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6
舞台上的演员中,很少有人过于朴素而喜欢服装。 由于演出效果,新时期民族服饰越来越丰富。
0000303650000▍衣着华丽,色彩鲜艳典型舞台化民族服饰
0003800000以传统独龙族服装(上)为舞台的独龙族服装(下)
同时,由于具有机械化批量生产的通用民族服装装饰材料,华丽的民族服装反而比以前朴素的民族服装更容易制作和获得。
因此,在功能需求和生产便利的双重作用下,民族服装最终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五彩缤纷的姿态。
但是,这些华丽的民族服饰往往只出现在各种电视节目中。
除非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些人民的代表,否则汉族的代表你穿着笔势好的西装和少数民族的同胞们一起出现在人民大会堂门口。
未来城- 36氪星第二届互联网粉丝日(6.23-6.24)7)的7大黑科技、8大亮点、4大区域、70+没想到玩的互联网公司。 还有那个意外的36人,给你送来意想不到的,感觉性的,体验性的祭典。
也有象工会特有的思想罐头。 我等着你打开。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