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野县检察院祖丙山姚立涛
人物链接:刘洪合、平野县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局长获得全省优秀检察官、德克萨斯市检察机关先进工作者、平野县十佳检察官和优秀党员等荣誉。
刘洪合除了黝黑憔悴之外,他那丰富的精神、幽默的话语、英明的眼神和严肃的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做好平凡的工作
内部工作越深,开始工作就越有底气。 刘洪合说,这是他工作中最深刻的体会之一。
1995年毕业于教育管理专业,在乡镇中学任教的刘洪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平野县检察院,被分配到法律政策研究室。
刘洪合表示,“眼睛看不见”这个文字单位需要更加认真的研究。 面对新颖、陌生的法律监督工作,刘洪合深入研究了检察工作,啃书法,不仅通过了山东大学法律专业本科的自学考试,还顺利完成了研究室这项单调的工作。 在实验室工作期间,刘洪合独立完成各类文字材料1053篇,转送给上级机关327篇,写的一些理论研究课题获全省检察机关重点课题优秀成果奖,实验室每年被德克萨斯市检察院评为先进集团。
预防“老”也有新的方法
认真工作只能做正确的事情,全心全意工作能把事情做好。 刘洪合这么说,也是这样做的。
2002年7月,刘洪合担任新职务犯罪预防科科长,至此工作了13年,成为全市最“老”的预防科长。 人虽然年纪大了他的构想,但刘洪合坚持“上医治未病”的理念,构想积极创新,寻求方法突破,形成了我院“制度+科技”职务犯罪预防模式,一些创新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蔓延,使我院预防工作连续五年稳居全市首位。
2008年,刘洪合创建了“菜单式”预警教学模式,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味道”和具体情况,选择宣传者和预警内容,选择“预警教学菜单”服务项目,进入机构、学校、企业和工地预警教学200多次,取得了明显效果。 该模式为全省检察机关提供参考和推广。
2013年,他自主设计的警告教育基地,集声、光、电等冲击效果于一体,接受教育活动129批7000馀人,县、市纪委共同决定“反腐败倡廉教育基地”。
2014年,他领导创作的微电影《代价》荣获第一届“中国德克萨斯微电影艺术节”最佳社会贡献微电影奖,并被评为最高人民检察院。
13年来刘洪合创办的职务犯罪预防门户、平检预防小报、电视台开设的“预防讲座”、组织开展的莱芜子“儿行千里”剧团到平野公演等公益宣传活动、重点工程预防项目全面推进的预防特派员制度和司法会计介入制度、重点部门和重点行业部门开展的廉政风险预防管理等工作、宏观预防
被称为“开拓者”
在职务犯罪社会化大预防中,刘洪合是备受称赞的运输规范化事务所等新工作领域,刘洪合以爱岗敬业、勤奋的态度,得到干警的称赞。
2012年,刘洪合调查了某财政所长刘某挪用公款事件中发现的问题,从制度体制上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规范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检察建议。 县委常委研究采用这一建议,实现了乡镇财政垂直于县财政政局管理,建立相关制度机制进行规范化,调查案件,管理第一线,教育规范化方面的综合效果。
2013年底,平野县德克萨斯市检察机关的素质训练中心正式开设。 该中心可以指定住房监测居住、集中办公、预警教育和干警业务要素进行一体化培训,是全市唯一指定住房监测居住强制措施的规范化场所。 刘洪合被命令负责该中心的运输业务。
指定住所监视居住措施是新的,当时没有现成的适用模式。 为规范执法案件行为确保案件安全,刘洪合在详细研究新刑事诉讼法、检察机关案件规范等规定的同时,还制定了《监测居住区使用管理规定》、《监测居住区安全审计工作规定》、《案件工作送餐制度》等22项制度, 对居住和讯问期间的监视、交接、饮食进出管理、传唤监视等各个重点环节的工作流程进行了细分,以严格的制度规定确保了中心运维的安全规范。
“以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以制度工作,以制度管理人,有效推进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反贪局长黄敬波认为,规范化场所和制度为突破重大事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平原实践为全省乃至全国创造了生动的经验
20年的风霜雨雪,刘洪合热情地使平凡的工作变得丰富多彩。 “检察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朴素的话语坚定地追求他不会后悔检察事业,反映了现代检察官最灿烂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