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修辞手法是为了提高表现效果,使语言表现鲜明生动。 在修辞中是否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好坏,今天特别整理了小学语文学习的8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化、排比、夸张、提问、反问、对偶、借用。
的比喻
(1)比喻是指:
比喻就是“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一个相似点,把一个事物比喻成另一个事物。 多使用具体、易懂、熟悉的东西,说明抽象、深奥、疏远的东西。
(2)比喻所需的三个要素
(1)主体:例如
(2)比喻体:用来比喻的
(3)比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似、似、是、成、变”等。
(3)如何判断某句是否是比喻句。
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不一定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了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外,还需要注意
(1)本体论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上不同的。
(2)本体与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四)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青翠的屏障,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亮,映入水中。 “《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一座美丽的庭院,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
拟人化
所谓拟人化,首先应该理解隐喻,隐喻是指基于想象将事物写成人,将人写成作物,将甲物写成乙物。 前者叫做拟人化,后者叫做拟人化。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化修辞方法。
什么是拟人化
把事物写成人,给事物以人的感情、意志和动作。
(2)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语言描写事物。
拟人化的作用
把没有生命的东西写成大人,使东西的颜色鲜明,生动描写,蕴含着丰富。
(四)典型例句;
风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睡着的大地。
淘气的雨滴最喜欢用伞尽情地跳舞。
比肩并肩
(1)什么是排序
由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似、语调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2)判断要点
排列比的特征很明显,句子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结构或类似的句子或句子。
(3)排列的作用
加强语气,表现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4)例句
晏子说:“这是什么故事?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家举起袖子,一片云彩,大家挥汗,是街上人肩膀支撑着肩膀,脚尖碰在脚尖上的雨。 国王为什么说没有人?。 ’他说
桂林的山真奇怪,一座一座地耸立着,各不相连,像老人一样,像巨象一样,像骆驼一样,奇峰并排,形态千万。
夸张
(1)夸张是什么
夸张是指蓄意夸张或缩小事物的性质、特征等。
夸张的种类
(一)扩大夸张;
夸大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
例如,柏油路被烧了,连店前的铜牌都要烧了。
(2)缩小夸张
缩小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
例如,只能看到巴拿马的天地
(3)先行夸张
后出现的说先出现,先出现的说后出现。
比如说,她还没有酒劲,所以喝醉了。
夸张的作用
展示事物的本质,展现气氛,给予提示,强化渲染力,诱发联想。
(4)例句
在这一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足球?
十几天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
提问
(1)问题是什么?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意见和结论,可以先提问,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自己回答问题。
(2)判断要点
知道是故意问的,就问自己。
(三)设置问题的作用
有些人会考虑以强调某事物。
(4)例句
1、她能拿出一根火柴,点燃墙壁,温暖自己的手吗? 她终于拔出了一根。
反问
(1)反问是指:
反问无疑是以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在问句中。
疑问句是4种句子中的一种(另外3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祷句)。
(二)反问的作用
反问表达的意义更加坚定,读者的确发挥了反驳、无可置疑、进一步强化语气、强化感情的作用。
(3)例句
(1)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不是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对偶
(1)什么是对偶
对偶也称为对偶,是构造相同但字数相等的短语和句子,表现出相近的意思和相反的意思。
(2)判断要点
结构相同,字数相同,意思相同或相反。
对偶作用
均匀,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达凝聚,易记忆。
(4)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低头变成ruzi牛。
(2)两只黄芪青翠地叫着,一行白鹭升上了蓝天。
借用费
(1)什么是借用?
借用费不直接说出本体的名字,而是借用与本体有关的其他东西代替本体。
(2)判断要点
用相关的东西取代表现的东西。 强调了两个事物之间的相关点。
(3)典型句子
一群满是泪水的红毛巾,支撑着肩膀,用脚跟眺望着。
(2)几十把雪光的刺刀插了进来。
修辞手法专业练习
1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比喻句:。
邱少云像千斤巨石,趴在火山上不动。 ()
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 ()
蜻蜓飞来时,好像看不见小猫。 ()
4 .真的。 再也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朋友了。 ()
5 .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
6 .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像孔繁森。 ()
7 .春天的江南大地上好像铺着绿地毯。 ()
她长得像邻居的妹妹。 ()
天空无边无际,几朵毛茸茸的白云悄悄地掠过。 ()
10 .这个地方似乎已经过去了。 ()
11 .星星就像孩子的眼睛眨眼。 ()
12 .他的性格像他父亲。 ()
13 .海底动物经常偷窃私语。 ()
14 .敌人用燃烧弹,邱少云四周成了火海。 ()
2 .分析下面的句子分别使用哪种修辞手法,填入括号内。
豆子大的人也想造反。 ()
2 .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开采石油,挖得越深,就越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4 .一年之计,不如谷地十年之计,不如树木一生之计,不如育人之计。 ()
这件事为什么不是你的错( )
6 .危险楼高百尺,手可摘星星。 ()
花笑,鸟歌,草舞。 ()
8 .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 ()
学问逆水而行,不进则退。 ()
3 .指出下列比喻句是什么样的比喻:。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色就像是完美的翡翠。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老师像火炬一样,总是把光芒洒在世上,燃烧着自己的生命。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 .裁缝鸟巢是精巧的工艺品。
.......
在笔直的道路上,一对玉兰灯笼像等待审查的依赖队一样整齐地站着。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红彤彤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像玉屑一样的雪随风飘扬。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这孩子变成了泥猴。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 .根据需要写句子。
1 .站在山顶上远远望去,村边那条清澈的小溪是: ........
2 .天空中有月亮。 (转为比喻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 .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变更为拟人化语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河水哗哗地流着。 (变更为拟人化语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冷风吹在脸上很疼。 (改为夸张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6 .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
7 .躺在草地上,看见变幻的云彩装饰着蓝色的窗帘,一下子飘了过来,就来了一会儿。 (排列句)
考场很安静。 (改为夸张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9 .高粱成熟了。 (变更为拟人化语句)
...........
5 .说明下面的句子使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在括号中写上1~2种。
1 .珠宝捆似的水珠飞扬,飞扬,落入深潭。 ()
2 .听到这个动人的故事,你不觉得我们的士兵很可爱吗? ()
草体虽然那么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暴风雨不想毁灭它的洪水的干旱,即使不能使它灭绝的车轮破碎了,也会立刻从地下伸直身体,开始新的生活。 ()
蒲公英的母亲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人偶送到了四面八方。 ()
渐渐地,天空的白色变淡了,好像人喝了点酒,脸变红了。 ()
答案
一. 1、4、5、7、9、11、14是比喻句。 13是拟人化。
二. 1、夸张2、拟人化3、比喻4、比较5、反问6、夸张7、拟人化、比较8、比喻、比较9、比喻
三
1 .用翡翠比喻水,用翡翠比喻水
把老师比作火把,把火把比作老师
3 .把缝纫机鸟巢比作工艺品,把缝纫机鸟巢比作工艺品
4 .把玉兰灯柱比作仪仗队,把仪仗队比作玉兰灯柱
用火焰比喻队旗,用火焰比喻队旗
把雪比喻成玉屑,用( ) 来比喻
用泥猴比喻孩子,用( ) 比喻( )
四.略。 要有同样的特点。
5.1、比喻2、反问3、排比、拟人化4、比喻、拟人化5、比喻、拟人化